農業中與手工工具相聯繫,從事小塊土地經營的個體經濟。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自耕農,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封建社會的佃農,也屬於小農經濟。

  為隻供個人使用的手工工具所決定,小農經濟是以個體傢庭為生產和生活單位的經濟。他們的生產具有以下特徵:農民個人在其傢屬的輔助下,獨立完成主要產品的全部的生產過程,一般沒有外部協作,屬於個體勞動的性質。由於生產限於傢庭勞動力的範圍,農民所耕種的土地,以全傢力量所能耕種的面積為限度,,經營規模狹小。由於以傢庭為生活單位,農民的生產通常是農業和傢庭手工業相結合,即所謂“男耕女織”,以滿足自己衣食的基本生活需要,具有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性質。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產品日益卷入交換之中,他們通常也生產一部分商品,用以交換其他生產和生活必需品。他們的生產也就逐步發展為自給性生產和商品性生產相結合。

  小農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的個體所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個體農民根據所有權或租佃權擁有小塊土地,不同程度地擁有農具、耕畜和其他生產資料。他們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經濟,相對獨立地解決自己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因而具有一定的生產積極性。自耕農具有比較完整的個體所有制和經營自主性,其生產積極性也較高,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在地主制經濟下的佃農比之在領主制經濟下的佃農,也具有較高的經營自主性和生產積極性。

  小農經濟經營規模狹小,生產條件簡單,在比較貧瘠的自然條件下也可以存在和再生產;又由於它以傢庭為生產和生活單位,容易通過勤勞節儉實現生產和消費的平衡,所以小農經濟具有穩固性的一面。但由於經營規模狹小,缺乏積累和儲備的能力,經不起風吹浪打。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封建地主階級的沉重的租賦和徭役、商人和高利貸者的盤剝,以及封建地主的兼並等條件下,又經常出現兩極分化。除瞭少數人因生產條件比較優越、傢庭生活負擔較輕,或適逢市場有利的情況,可以發財致富外,多數人往往陷於貧困和破產。因之,小農經濟又是很不穩定的。

  自耕農和佃農的小農經濟是封建社會普遍的經濟形式。自耕農的興衰對封建經濟有重要意義。一般是通過農民戰爭,或其他形式的生產關系的調整,自耕農大量增加,生產力即可獲得發展。在相反的情況下,也會有相反的結果。

  到瞭資本主義社會,仍然有小農經濟存在。但是,隨著產業革命的發展,在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傢中,農業中的一部分個體經濟,雖然仍以傢庭勞動為基礎,但是已發展為與先進技術裝備相聯系的社會化大生產,不屬於小農經濟的范疇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