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世

  中國話劇導演。四川省南溪縣人。革命烈士孫炳文之女。14歲參加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和東方劇社的進步演劇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上海戲劇界救亡演劇隊,後由周恩來派送延安學習。在延安參加演出話劇《團圓》,獲得熱烈反響。1939年年春,受派去蘇聯先後就讀於莫斯科東方大學和國立戲劇學院,完成瞭5年戲劇導表演藝術課程。

  1946年秋,孫維世回到延安,後參加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工作,隨軍在陜、晉、冀活動。她導演的秧歌劇《一場虛驚》,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優秀演出劇目之一。1950年,孫維世擔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導演。同年9月,她導演的蘇聯戲劇《保爾·柯察金》在北京公演引起轟動。1952年,執導Н.В.果戈理名劇《欽差大臣》,1954年,導演А.П.契訶夫名劇《萬尼亞舅舅》均獲成功,顯示瞭孫維世導演藝術的卓越才幹。與此同時,她參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建院工作,並翻譯和導演瞭蘇聯童話劇《小白兔》。她是新中國兒童戲劇的開拓者之一。

  1954~1956年間,孫維世兼任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幹部訓練班主任,翻譯瞭大量蘇聯戲劇理論教材,如米·戈爾卡柯夫《導演教程》等;翻譯瞭C.哥爾多尼的名劇《女店主》、《一仆二主》,作為訓練班畢業演出劇目;培訓瞭一批專業導演骨幹。1956年夏,孫維世受命與歐陽予倩合作組建中央實驗話劇院,任副院長兼總導演。她導演的《黑奴恨》、《葉爾紹夫兄弟》等,都是在導演藝術上富有創造性之作。1964年春,創作並導演瞭以大慶人演大慶人的話劇《初升的太陽》,這是新中國話劇史上專傢與群眾相結合的一次成功的藝術創造。

  孫維世是新中國的傑出導演。她系統地傳播瞭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理論體系並聯系中國戲劇實踐,創造瞭豐富多彩的舞臺藝術。她善於進行創造性的導演構思,把導演意圖融入與演員、舞臺設計人員的共同創造之中。她強調演劇藝術的認識作用、真實的體驗及適應劇場性的表現力,並著意探索群眾喜聞樂見的話劇民族形式,大膽吸收和運用民族戲曲的表演方法。為中國戲劇事業作出瞭自己的貢獻。

周恩來、鄧穎超與孫維世合影

  孫維世曾任第一、二、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第二屆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