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加西亞·洛爾卡

  西班牙詩人、戲劇傢。出生在格拉納達省一個富裕農民的傢庭。自幼愛好文學,青年時代開始寫詩。1914年入格拉納達大學。1919年去馬德裡求學,在有名的“大學生公寓”結識瞭不少詩人和藝術傢,並寫瞭不少詩篇。曾參加組組織馬德裡知識分子反法西斯聯盟。1932年率領“茅屋”劇團去各地演出戲劇。1933年曾去阿根廷演出並進行講學活動。1936年夏內戰爆發時遭法西斯分子殺害。

  加西亞·洛爾卡的詩歌大多是即興創作,早期的詩歌收在《詩篇》(1921)和《歌集》(1924)兩部詩集中。重要詩集《吉卜賽謠曲集》(1927)對受壓迫受凌辱的勞動人民表示瞭深厚的同情,對兇殘的統治者表示瞭極大的憤慨。其中的《西班牙憲警謠》和《夢遊人謠》是膾炙人口的篇章。《深歌詩集》(1931)是采用民間歌曲“深歌”形式寫的一部抒情詩集,描寫安達盧西亞的風光和人民的生活。1929年在美國寫的詩集《詩人在紐約》,控訴美國壟斷資本摧殘人性的罪行,並對美國黑人寄以同情和希望。這部詩集是詩人用超現實主義手法寫作的一次嘗試,比較晦澀。著名長詩《伊格納西奧·桑切斯·梅希亞斯挽歌》(1935),是為悼念著名鬥牛士梅希亞斯所作。

  加西亞·洛爾卡善於借鑒古典和民間的詩歌,並註意學習西方現代詩歌的表現手法,大膽創新,形成人民喜聞樂見的詩歌風格。作品反映瞭西班牙的美麗景色和人民的憧憬與願望,想象豐富,色彩鮮明,音調悅耳,有濃厚的民間色彩,而且易於吟唱,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他使詩歌走出文人的狹小圈子,為革新西班牙詩歌作出瞭貢獻。

  他早期的劇作有《馬裡亞娜·皮內達》(1927),歌頌19世紀一位為掩護起義者而犧牲的女英雄;還有民間喜劇《古怪的鞋匠老婆》(1930)等。後期創作瞭一些有深刻社會內容的悲劇,其中《血姻緣》(1933)寫西班牙農村落後的械鬥仇殺風俗和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慘劇。《老處女羅茜達》(1935)描寫一個被中產階級社會的陳規陋習斷送瞭青春和幸福的少女的悲劇。《葉爾瑪》(1935)和《貝爾納達·阿爾瓦的傢》(1936)都是寫犧牲在封建的傢庭和封建婚姻制度下無辜婦女的悲劇。劇本大部分采用瞭傳統的詩劇形式,充滿激情,後期劇作具有強烈的批判性,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