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作傢。生於波斯哈馬丹城。從小跟隨語言學傢伊本·法裏斯學習。11歲離傢遊歷戈爾甘、內沙佈林、霍拉桑、塞吉斯坦、加茲尼等地,後定居阿富汗的赫拉特城,直至去世。曾結識一些王公大臣,並寫詩讚頌他們。曾與伊斯蘭教中的伊斯瑪依教派有過接觸,在乞丐中也結交瞭不少朋友。這些對他創作瑪卡梅韻文故事都產生瞭重要的影響。

  他的瑪卡梅韻文故事傳世的隻有51篇或52篇。每篇瑪卡梅即是一篇短小的故事,各篇瑪卡梅共同的主人公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故故事由一個也是虛構的說書人講述。各篇瑪卡梅故事在內容上沒有聯系,獨立成篇。全部瑪卡梅故事的基本情節是說明人物如何運用智謀以擺脫生活的困境。它反映瞭當時社會生活中盛行的乞討和偷盜之風,特別反映瞭那時知識階層的艱難處境。作者通過主人公之口流露出對社會的不滿。瑪卡梅中有的故事情節比較生動,人物性格亦較鮮明,但大多千篇一律。每篇故事都用韻文寫成,間有少量詩歌。它過於註重聲韻和修辭,並多用怪僻詞匯。

  “瑪卡梅”原意為“集會”、“聚會”,引伸為在集會場所講述的故事,頗類中國的“評書”、“評話”。它是阿拉伯古典小說的雛形。有的學者對瑪卡梅產生的時代有不同看法,但認為赫邁紮尼使瑪卡梅成為具有真正文學價值的作品,則是一致的。歷代有不少詩人、作傢模仿瑪卡梅進行創作,但有成就的隻有哈裡裡以及近代黎巴嫩作傢納綏夫·雅齊吉。赫邁紮尼和哈裡裡的瑪卡梅,都曾被介紹到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