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哥爾多尼

  義大利喜劇作傢。1707年2月25日出生在威尼斯。父親是醫生,愛好戲劇。哥爾多尼在傢庭的薰陶下,自幼酷愛戲劇。他先在佩魯賈、裏米尼等地求學,後來從學校出逃,跟隨一個喜劇劇團到各地演出。他在大學學習法律時,因寫詩嘲諷諷當地的貴族夫人,被校方開除。1731年,哥爾多尼從帕多瓦大學畢業,開始在威尼斯、米蘭、比薩等城市擔任律師。這期間,他一面寫作喜劇劇本,供給劇團演出,一面閱讀意大利、英國、法國戲劇作品,探索喜劇藝術發展的道路。

  1748年,哥爾多尼受聘擔任威尼斯著名喜劇演員梅德巴克領導的劇團的“詩人”,從此成為職業劇作傢。他立志對流行於意大利喜劇舞臺200多年的“即興喜劇”(又稱“假面喜劇”)進行改革。哥爾多尼在《喜劇劇院》(1749)一劇裡闡明瞭自己的喜劇理論,他要求廢除“即興喜劇”的假面和“幕表”,寫作有固定臺詞的文學劇本;主張喜劇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忠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刻劃人物的鮮明性格,發揮“頌揚美德,嘲諷惡習”的教育作用,擺脫庸俗的趣味。他反對三一律,強調以批判的眼光汲取古代和外國喜劇之長,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劇。他把這種現實主義喜劇叫作“風俗喜劇”,或者“性格喜劇”。

  哥爾多尼一生寫瞭100多部喜劇。早期著名的喜劇《一仆二主》(1745),繼承瞭即興喜劇的某些特點。劇中保留瞭一些傳統的假面人物,但已賦予新的性格特征。臺詞最初是半即興式的,後來才完全固定下來。來自社會下層的仆人是這出喜劇的主人公,作者著意刻劃他的憨厚、純樸的性格,熱情贊美他的聰明、機智。鮮明生動的人物性格和濃鬱的威尼斯生活氣息,使這出喜劇獲得瞭成功。

  《狡猾的寡婦》(1748)是第一部完全寫成文學劇本的喜劇。作者通過幾個外國貴族向女主人公求愛而展開的生動風趣的情節,贊美忠實的、理智的愛情,歌頌意大利民族的偉大。

  《封建主》(1752)是哥爾多尼站在資產階級的民主立場上對封建貴族進行諷刺和批判的代表作。劇中描寫封建貴族調戲農傢婦女而激起的一場沖突,對驕橫恣肆、欺壓農民的封建主予以猛烈的抨擊,對心地善良、感情純潔的農民寄以深切的同情。但劇中又塑造瞭一個理智的封建主的形象,形成階級調和的結局。

  《女店主》(1753)是哥爾多尼性格喜劇的傑作。劇中通過向女店主求愛的侯爵刻劃瞭一個沒落、腐朽的封建貴族階級的典型。對另一個求愛者──用金錢買得伯爵爵位的商人,作者無情地揭露瞭信奉金錢萬能論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的醜惡嘴臉。女店主米蘭多林娜是哥爾多尼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勤勞、樂觀,嫵媚動人,在機智地戲弄瞭那些不懷好意的顯貴人物之後,選擇瞭一個誠實的仆人為終身伴侶。劇中不同階級、不同身份的人物的性格,都得到瞭生動的表現。

  哥爾多尼也把批判的鋒芒指向資產階級。《老頑固們》(1760)通過兩代人在婚姻問題上的沖突,揭露意大利資產階級同封建主義舊思想保持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哥爾多尼作為啟蒙主義作傢,對資產階級的批判是溫和的,諷刺中包含著勸諭和希望。他在一些劇本中也塑造瞭理想化的、開明的資產者的形象,如《咖啡店》(1750)。

  另外一些喜劇,例如《廣場》(1758)、《喬嘉人的爭吵》(1761),則以生動、明朗的畫面,展現瞭威尼斯勞動人民的生活場景。

  哥爾多尼把意大利18世紀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風尚習俗,真實、形象地展現在喜劇舞臺上,塑造瞭各個社會階層活生生的、有個性的藝術形象。他的大部分劇本用威尼斯方言寫成,語言真樸、詼諧。他從意大利文藝復興喜劇和法國喜劇中汲取養分,加以創新,奠定瞭以思想內容豐富、具有魅人的藝術力量為特征的近代意大利現實主義喜劇的基礎。

  哥爾多尼進行的喜劇改革,遭到瞭保守勢力的圍攻。劇作傢戈齊等不斷對他詆毀、攻擊,並且寫作“童話劇”來同他爭奪戲劇陣地。1762年,哥爾多尼被迫離開意大利,前往巴黎。他在法國僑居期間,擔任過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妹妹的意大利語教師,並繼續為法蘭西喜劇院、意大利喜劇院寫作劇本。1784至1787年,哥爾多尼用法語撰寫瞭《回憶錄》,記敘他一生從事喜劇改革的經歷。晚年生活窮困,1793年2月6日在巴黎逝世。

  

參考書目

 M. Dazzi , Carlo Goldoni e la sua poetica sociale,Torino,1957.

 V. Pandolfi,Natura e confini della riforma goldoniana,in“Paragone”,1958,N.4.

 N.Sapegno,Il teatro di Carlo Goldoni,Roma,1959.

 M. Dell'Arco,Lo Spettacolo tra ilCinquecento eil Settecento,in“Storiadell'a te,”Firenze,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