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地語文學理論傢。出生於北方邦農村一個婆羅門傢庭。從30年代開始,先後在國際大學、貝拿勒斯大學和旁遮普大學印地語系任教,並從事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地語文學導論》、《印地語文學 》和《早期的印地語文學》。他認為應該結合時代的思潮研究文學的發展,反對陳舊的批評方法,主張在評價詩人或作傢時看他是否創造瞭新的意境和準則。他肯定中世紀格比爾達斯等具有民主性、反抗種姓制度和宗教的詩人,寫瞭《論格比爾達斯》一書。他肯定現代文學中受進步思想影響的作傢和作品,稱300年代中期印度進步作傢協會成立後的一個時期為進步文學時代。他寫瞭幾部散文作品,如《無憂樹的花》和《如意神樹》,都很有名。他還著有歷史小說《巴那·伯德自傳》(1947)和長篇小說《優美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