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語詩人、戲劇傢。出生在印度科索拉地區的農村,傢境富庶,從小生活優裕。曾進入加爾各答的印度教徒學院讀書。19歲時改信基督教,在牧師學院學習希臘語、拉丁語和梵語。後在馬德拉斯一所大學任教。1859年開始用孟加拉語創作詩歌和劇本。他的第一部歷史劇《希爾米什塔》獲得巨大成功。此後,他還寫瞭歷史劇《伯德雅沃蒂》(1860)、喜劇《難道這就叫文明》(1860)、悲劇《黑公主》等。

  他用孟加拉語創作的第一部詩集《蒂羅德瑪仙女》((1859)取材於史詩《摩訶婆羅多》,寫松德和烏佈松德兩兄弟與諸神開戰取得勝利,這時出現美麗無比的蒂羅德瑪仙女,兩兄弟因迷戀仙女姿色而彼此嫉妒,互相殘殺。長詩《因陀羅耆的伏誅》是根據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段情節寫成,它與傳統相反,以惡魔羅波那的兒子因陀羅耆作為主人公,使人讀後感到羅摩和羅波那之戰不是善惡之爭,而是兩個雄心勃勃的國王的權力之爭,是兩種文明之爭。他的詩還有《海格德爾被害》、《女勇士》等,也取材於神話傳說,但賦予新的內容。他在孟加拉語文學中是最先寫作無韻詩的詩人,曾被泰戈爾譽為孟加拉語詩歌的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