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鮑狄埃

  法國詩人。生於巴黎一個木箱和包裝工匠傢中。由於傢境貧困,13歲輟學,在父親的木箱店當徒工。

  鮑狄埃從少年時代起,立志為勞苦大眾的解放鬥爭貢獻力量,同時熱愛詩歌,以平民歌手貝朗瑞的歌歌謠為范本而開始創作。14歲時發表第一部詩集《年輕的女詩神》,列寧曾贊揚其中的歌頌革命鬥爭的《自由萬歲》一詩,這首詩指出他一生詩歌創作的總方向。

  1830年7月,巴黎工人武裝起義,推翻瞭波旁復辟王朝,給鮑狄埃以極大的鼓舞,他的詩歌熱情地贊頌瞭起義的英雄們。1848年巴黎工人階級再一次武裝起義。鮑狄埃參加瞭街壘戰鬥。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前夕,鮑狄埃經營著一個圖案畫的作坊,他發動工人,組織工會。這個擁有500多人的工會集體參加瞭國際工人協會法國支部。1870年7月20日,普法戰爭爆發的第二天,鮑狄埃在國際工人協會巴黎支部聯合會《告全世界各民族工人書》上簽瞭名,號召各國工人階級起來反對侵略戰爭。同年9月,普魯士侵略軍圍困巴黎,鮑狄埃勇敢地參加國民自衛軍。1871年3月至5月,在巴黎公社進行革命鬥爭的72天中,鮑狄埃奮不顧身地投入戰鬥,被選為公社委員。巴黎公社被反革命暴力鎮壓之後,鮑狄埃創作瞭不朽的無產階級革命戰歌《國際歌》。

  1871至1880年,被凡爾賽反革命法庭缺席判處死刑的鮑狄埃,先後在英國、美國流亡將近十年,仍積極參加當地的工人運動,同時不懈地創作詩歌,宣傳革命思想,鼓勵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奮勇鬥爭。列寧在紀念鮑狄埃逝世25周年的文章中著重指出的鮑狄埃的長詩《美國工人告法國工人》,就是在這時期寫的。

  1880年大赦回國以後,鮑狄埃由於年老多病,喪失瞭勞動能力,生活異常困苦,但仍然堅持參加工人運動,並繼續不懈地為革命創作詩歌。

  鮑狄埃發表過許多活頁歌片和詩歌小冊子,均已散佚,僅有《革命歌集》(1887)和《鮑狄埃全集》(1966)傳世。他的詩歌熱情洋溢,質樸有力,充分表現瞭革命無產階級的豪邁氣魄。列寧稱譽他為“最偉大的用詩歌作為工具的宣傳傢”。

  中國於1973年出版中譯本《鮑狄埃詩選》,近年來又出版瞭鮑狄埃評傳。

  

參考書目

 《鮑狄埃評傳》,北京,1974。

 M.Domanget,Eugène Pottier,Membre de la Commune,Paris,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