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烏茲別克作傢。原名穆薩·塔什穆哈麥多夫。生於紡織工人傢庭,畢業於中亞細亞大學經濟系。1943年起為烏茲別克科學院院士。1948年加入共產黨。1965年被授予烏茲別克“人民作傢”稱號。

  艾別克於1922年開始寫詩,1926年發表詩集《感情》。他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神聖的血》(1943),被認為是烏茲別克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烏茲別克人民的生活和窮苦農民在民族解放運動中的出路;歷史傳記小說《納沃伊伊》(1945),獲1946年度斯大林獎金;長詩《哈姆紮》(1948),寫烏茲別克蘇維埃文學創始人哈姆紮的生平;長篇小說《金色山谷的風》(1950),贊揚烏茲別克集體莊員的勞動;長篇小說《太陽不會暗淡無光》(1958),歌頌衛國戰爭年代蘇聯戰士的英雄事跡;以及詩集《巴基斯坦印象》(1950)、自傳體小說《童年》(1962)和長篇小說《偉大的道路》(1967)。他還以烏茲別克文翻譯瞭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歌德的《浮士德》、萊蒙托夫的《假面舞會》以及高爾基和別林斯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