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

  清代文學傢。字朝宗,商邱(今屬河南)人。明末諸生。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均因反對宦官專權而被黜,有的還曾入獄。侯方域少年即有才名,參加複社,與東南名士交遊,時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為“四公子”。曾為史可法幕府於揚州州。入清以後,於順治八年(1651)時,應河南鄉試為副貢生。

  侯方域擅長散文。他提倡學習韓愈、歐陽修,尊唐宋八大傢,以寫作古文雄視當世。他早期所作華藻過甚、功力猶不深。自謂:“仆少年溺於聲伎,未嘗刻意讀書,以此文章淺薄,不能發明古人之旨。”(《與任王谷論文書》)後來日臻妙境,時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為“國初三大傢”(宋犖《三傢文抄序》)。稱其文之佳者:“奮迅馳驟,如雷電雨雹之至,颯然交下,可怖可愕,霅然而止,千裡空碧。”其作品有人物傳記,如《李姬傳》寫品行高潔、俠義美慧的李香君,同時也寫反面人物阮大鋮,有聲有色,形象生動;如《馬伶傳》寫伶人刻苦學藝故事,情節曲折,精神感人:均有唐代傳奇筆法,具有短篇小說特點。有論文書信,如《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答田中丞書》、《朋黨論》、《王猛論》等,或痛斥權貴,或直抒懷抱,都能顯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暢恣肆的特色,尤其是《與阮光祿書》,洋洋灑灑,詞嚴氣盛,揮斥鞭辟,頗能感人。

  侯方域也能詩,如《哀詞·少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開府都督淮陽諸軍事史公可法》(有序)是一首35韻的五古,歌頌史可法的生平業跡,以為用兵不如諸葛亮,而死節則可擬為文天祥,“稱量確當”(徐恭士、宋犖等《四憶堂詩註語》)。

  撰有《壯晦堂文集》10卷,《四憶堂詩集》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