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散曲、戲曲選集。編者張祿,字天爵,自號友竹山人、蒲東山人,吳江(今屬江蘇)人。劉楫《詞林摘豔序》稱其為“好古博雅之士”。他不滿於《盛世新聲》不擇精粗,不考訛舛。因之作瞭增刪、訂正,更名為《詞林摘豔》。

  全書10卷,嘉靖四年(1525)刊行,較《盛世新聲》晚出九年。共錄套數325章,小令286闋。與《盛世新聲》所收套數相近,小令卻少瞭200餘闋。套數中,刪去60餘章,新增50餘章。編者為所輯作品加註,指出作者姓氏、題目目及所采用的戲文、雜劇名目,使此書較之《盛世新聲》面貌煥然一新,給後世研究者提供瞭很大方便。集中所錄《下江南》等戲文、王實甫《販茶船》、《絲竹芙蓉亭》、白樸《流紅葉》、《箭射雙雕》等雜劇的遺文逸曲,以及大量未見於他書的散曲(包括許多時調小曲),均為極可珍貴的戲曲、散曲史料。由於編者嚴守曲律、深喜典雅,因而也刪去瞭一些俚俗的抒情佳作,而其任意增刪、改動曲中襯字,有損原文完整面貌,亦不可取。不過,在明人編的曲集裡,《詞林摘艷》不失為編輯態度謹慎、失誤最少的一部。

  此書今存嘉靖四年原刊本,最為可靠。1955年文學古籍刊印社曾影印發行。另有嘉靖十八年(1539)張氏“重刊增益”本、萬歷徽藩刊本、萬歷二十五年內府重刊本等。其中張氏“重刊增益”本,實為坊間偽本,乃合並《盛世新聲》、《詞林摘艷》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