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環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到清末和中華民國初年,隨著石版印刷技術的發展,連環畫開始作為通俗讀物出現。1899年第一本石印連環畫《三國志》(朱芝軒繪),由上海文藝書局出版。20世紀20年代以後,在文化啟蒙運動和出版業的發展中,連環畫逐漸廣泛流行。北京稱連環畫為小人書,上海稱圖畫書。1925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西遊記》時,定名為連環圖畫。

  20年代,連環畫受到魯迅、瞿秋白、茅盾等人的重視。魯迅在《“連環圖畫”辯護》一文中指出出,不要視連環畫為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下等物事”。他還在《論“第三種人”》中認為連環畫可以產生L.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那樣偉大的畫傢。茅盾在《連環圖畫小說》等文中,對連環畫的改革提出瞭重要意見,認為當時遍佈上海街頭的連環畫書攤,無形中成為上海民眾最歡迎的活動圖書館,並且也是最厲害、最普遍的民眾教育的工具!

  當時連環畫主要根據舊小說、戲曲和電影編繪而成,內容大都宣揚神怪武俠、誨淫誨盜和封建迷信。出版者主要為瞭營利,編繪者大多為瞭養傢糊口,作品多粗制濫造,印制低劣。但也有一部分連環畫傢的創作態度較為嚴肅,如30年代上海朱潤齋繪的《三國志演義》,註意描繪的真實性,使連環畫開始擺脫瞭戲劇舞臺式的畫法。還有些連環畫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和舊社會黑暗勢力,或是歌頌歷史上的愛國英雄人物。40年代上海趙宏本的連環畫即其一例。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葉淺予的《王先生》和《小陳留京外史》,也都以揭露、批判和幽默性受到廣泛歡迎。

  在解放區,油印、石印和鉛印的畫冊、畫報廣泛流傳,連環畫發揮的宣傳教育作用尤其突出。古元、力群等用木刻連環畫表現人民的鬥爭事跡。莫樸、呂蒙、亞君合作的木刻連環畫《鐵佛寺》(共111幅),彥涵的《狼牙山五壯士》(共16幅)等,至今仍不失為藝術質量較高的作品。

《鐵佛寺》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連環畫的發展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①1949~1956年,為瞭取代反動、荒誕、淫穢的連環畫,政府把發展新連環畫做為一項緊迫任務。到1956年全國累計出版新連環畫1萬餘種,總印數2.6億冊,規模空前。新連環畫創作,把文學腳本提到重要地位,改變瞭舊連環畫由作者隨編隨畫的草率做法。在形象描繪上註意人物性格的表現,舊連環畫的那種抄襲、模仿戲劇電影形象的弊病得到瞭改正,不斷出現瞭富有教育意義並真實感人的好作品,如劉繼卣的《雞毛信》、《東郭先生》,王緒陽、賁慶餘等的《童工》、《我要讀書》,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華三川的《王孝和》等。這時新連環畫基本上占領瞭圖書閱覽陣地。②1957~1965年,是新連環畫迅猛發展的階段。一批優秀作品相繼問世,長篇連環畫如《水滸》、《三國演義》、《嶽飛傳》等畫庫也相繼出版。連環畫開始進入國際文化交流領域。1959年萊比錫國際圖書展覽會上中國連環畫獲得瞭金質獎章。文化部與中國美術傢協會於1963年舉辦瞭第1屆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共有80件作品獲獎(繪畫53件、腳本27件)。獲繪畫一等獎的6部作品是:《山鄉巨變》(賀友直)、《窮棒子扭轉乾坤》(劉繼卣)、《鐵道遊擊隊》(丁斌曾、韓和平)、《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趙宏本、錢笑呆)、《我要讀書》(王緒陽、賁慶餘)、《西廂記》王叔暉,(見彩圖)。獲腳本一等獎的4部作品是《雞毛信》(張再學)、《窮棒子扭轉乾坤》(薑維樸)、《風暴》(費聲福、吳兆修)、《屈原》(董子畏)。這期間的連環畫,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占主要地位,出現瞭像《山鄉巨變》這樣富於濃鬱生活氣息和民間風格的作品。不少畫傢漸漸形成瞭自己的風格,如賀友直、劉繼卣、王弘力、程十發、劉旦宅、林鍇等。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連環畫無例外地受到瞭浩劫。1966~1970年,幾乎沒有出版連環畫。1971年2月,周恩來指示出版部門盡快恢復連環畫編創出版工作以後,才稍有松動。④1976年10月以後,連環畫獲得新生。首先是一批反映“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批判性作品,如陳宜明、劉宇廉、李斌創作的《傷痕》和《楓》等,引起瞭讀者的強烈反響。《楓》在1979年建國3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評獎中獲一等獎。有些老畫傢的作品,如費聲福的《三個法庭》等,獲得瞭好評。1980年全國出版連環畫1000餘種,4億餘冊。1981年文化部、中國美術傢協會、國傢出版局聯合舉辦瞭全國第2屆連環畫創作評獎,共110件作品獲獎(繪畫77件、腳本33件)。獲繪畫一等獎的5部是《白求恩在中國》(許榮初、許勇、顧蓮塘)、《白光》(賀友直)、《十五貫》(王弘力)、《白毛女》(華三川)、《傷痕》。獲腳本一等獎的是:《中國成語故事》(楊兆麟等)、《膽劍篇》(邱揚、陳長明)、《草原上的小路》(任伍改編)。卓有影響的《連環畫報》在推出新作者、倡導新風格方面發揮瞭先鋒作用。在江豐的倡導下,1981年中央美術學院設立瞭連環畫年畫系(後改為民間美術系)。全國性的連環畫理論叢刊《連環畫論叢》於1980年8月創刊,連環畫藝術出現空前繁榮的局面。1982年全國共出版連環畫2100多種,8.6億冊,1983~1984 年共出版瞭15億冊以上,連環畫報刊如雨後春筍。連環畫題材更加豐富多樣,如《紅樓夢》、《西遊記》等古典文學名著,以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莎士比亞、雨果、巴爾紮克、高爾基、馬克·吐溫、安徒生等中外作傢的作品,先後被編繪成連環畫,介紹科學、文化和歷史知識的連環畫也大量出現。

《西廂記》之一(中國現代) 王叔暉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一

《十五貫》之一

  為推動連環畫的發展,1983年5月,中國連環畫研究會成立。薑維樸被選為本屆會長,趙宏本、居紀晉、賀友直、張世盛、李定興為副會長。截至1985年12月,全國已有12個省、市、自治區成立瞭連環畫研究會。

  在第6屆全國美術展覽評獎中,連環畫作品共獲23枚獎章,名列各畫種獲獎之首。其中金獎4枚,作品是《人到中年》(尤勁東,見彩圖)、《月牙兒》(李全武、徐勇民)、《邦錦美朵》(韓書力,見彩圖)、《羅倫趕考》(高雲),作者都是30歲左右的青年畫傢。

《人到中年》之一(中國現代) 尤勁東

《邦錦美朵》之一(中國現代) 韓書力

  80年代以來的連環畫在藝術上有很大發展。中青年連環畫傢基本功紮實,起點高,思想活躍,勇於借鑒,富於創造性。他們打破瞭單線勾勒或黑白素描式等傳統格式,在畫法、構圖、處理時空關系、塑造形象、刻畫心理等方面進行瞭多種嘗試並有新的突破。連環畫的形式風格空前豐富,藝術質量不斷提高。

  中國連環畫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越來越顯示出重要作用,1982年1月在意大利普拉托、羅馬,5月在法國巴黎,舉辦瞭中國連環畫展覽。1984年6月中國連環畫參加在瑞士舉行的第1屆國際連環畫節,獲特別榮譽獎杯。中國連環畫冊和報刊有多種被譯成外文在國外發行。

  為瞭適應連環畫事業的發展,文化部於1985年3月批準成立中國連環畫出版社,作為中國唯一的連環畫專業出版單位,並創辦全國性的連環畫期刊《中國連環畫》月刊。

  但是,長期以來視連環畫為“下等物事”的世俗觀念仍有影響,出版部門還存在營利至上的指導思想,常有一些編繪粗劣、內容低下的連環畫出現,這些問題已引起註意並在克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