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景德鎮窯彩瓷。彩瓷分為釉上彩和釉下彩兩種。釉裏紅屬釉下彩,它以氧化銅為呈色劑,在坯上繪以紋飾,再罩以透明釉,在高溫窯爐中燒後,呈現白地紅花。釉裏紅始於元代,為景德鎮窯工匠所創,明清兩代仍沿襲燒制。景德鎮窯使用氧化銅燒制瓷器的時間較早,至遲在北宋後期已經使用氧化銅燒窯變紅色。在色質如玉的青白瓷上,飾以色如朱砂的窯變紅斑,效果極佳。此種瓷器現雖未見到,然可以肯定它對釉裏紅裝飾品種的出現,有很大影響。江西省景德鎮市出土的一件有至元四年(1338)銘文的穀倉,,其銘文即是用釉裡紅方法書寫燒制的。元末明初,釉裡紅瓷器傳世較多,其器形、紋飾與青花大體相同,如纏枝花紋碗、杯托、玉壺春瓶、執壺、軍持、蓮瓣式折沿大盤及帶蓋大罐等。明洪武以後,釉裡紅瓷器很少燒制,這似與不能很好地掌握燒制技術有關。清康熙年間又恢復瞭已停燒多年的釉裡紅裝飾品種,並能在一件器物上同時用氧化鈷和氧化銅繪紋飾,燒出瞭青花釉裡紅。至雍正年間這一品種呈色純正而鮮艷,達到瞭很高的水平。

元代釉裡紅蘆雁紋瓷匜(江西高安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