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傢。生於瑞士洛桑,卒於巴黎。1882年來到巴黎,長期在法國工作。他未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但他青年時代在巴黎蒙烏特爾結識許多過流浪生活的藝術傢,對社會、對文藝有廣泛的認識。他是從批判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起步的。早期創作主要描繪平民生活,以同情的態度觀察和描繪社會。他主要為各種雜誌和報紙畫插圖,內容富於戰鬥性,形式生動潑辣。他繼承瞭H.杜米埃的傳統,但較少杜米埃藝術中的漫畫性。他最得心應手的是石版技術,對黑白線條的規律掌握自如,筆觸富於變化且充滿激情,藝術術語言寫實,能為大眾理解,而藝術性又很強。早期作品較多敘事性,成熟期作品更為概括、宏大,有紀念碑的效果。

  斯坦朗表現巴黎公社的作品主題鮮明,富於戰鬥性。他熱情地歌頌英雄們的犧牲精神,無情地揭露反動派、黑暗勢力和叛徒的罪惡行徑。其中《共和國──我們流血鬥爭的女兒》、《1871年5月》、《3月18日》等,都是影響很大的作品。他創作的《國際歌》(1895),塑造瞭為爭取自由、正義而鬥爭的工人階級的形象。他辛辣地揭露和諷刺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罪惡統治,並在描繪統治者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的同時,表現工人階級的反抗和鬥爭,如《加萊海峽省的罪行》、《罷工》等,便是這一類作品。他的許多作品是揭露戰爭的暴行和罪惡的。在這類作品中,寄寓瞭作者對人民疾苦的深切關註和同情。

  斯坦朗是位批判現實主義的畫傢,但他的創作充滿著革命的朝氣和浪漫主義精神,在這一點上又超越瞭批判現實主義。他是資本主義社會裡最早描繪和歌頌無產階級的藝術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