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外交檔案彙編的統稱。共輯檔案 9300餘件,合計260卷,約670萬字。①《道光朝籌辦夷務始末》,咸豐元年(1851)諭令纂輯,杜受田任監修總裁官,次年杜病死,文慶繼任。收錄道光朝有關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上諭、奏摺、書劄、照會等2700餘件,編80卷,咸豐六年成書。②《咸豐朝籌辦夷務始末》,同治元年(1862)賈楨、寶鋆奉諭纂輯,收錄咸豐朝有關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簽訂情況,西方各國要求增開口岸等外交事宜的上上諭、廷寄、奏折、照會、書函等約3000餘件,編80卷,同治六年成書。③《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光緒元年(1875)寶鋆主編,收錄同治朝有關洋務運動、中外通商、關稅、海防、割地、賠款、互派外交官、派遣留學生及向西方購置軍火等情況的上諭、折片3600餘件,編100卷,光緒六年成書。這些外交檔案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集中保管,編纂時“采擷甚便”,大量選取,因而較之前二部內容豐富。

  其選材總原則為:“凡有涉於夷務而未載入實錄者”均選入,“期於無冗無遺”,諭旨和奏折互為補充、互相說明。但在編輯上缺欠頗多,如上諭、奏折日期均改為幹支,順序排列,幹支又與正文連寫;每份文件前無標題,後不空行;目錄僅標每卷起訖年月,無每件細目;折片一律按到京日期排列,刪去發文時間等等。查找不便,難以辨識。

  書成,藏於深宮,不準刊印發佈,編者不許泄露,高級官員亦極難看到。清亡後漸為人知,受到史學界重視。1929年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將《道光朝籌辦夷務始末》手抄線裝本縮小影印出版,1930年,後兩編也相繼影印出版。中華書局於1964年、1979年分別出版經過整理加工的前兩編,書後增編折片索引和上諭、廷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