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變法維新運動時期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創刊於上海,黃遵憲、汪康年、梁啟超、鄒淩翰、吳德瀟等發起創辦。梁啟超任總主筆,汪康年任總經理,麥孟華、徐勤、歐榘甲、章太炎等參加編撰工作。每旬出版1冊,3萬字左右。重視政論,所載梁啟超的《變法通議》、《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趙而霦的《開議院論》,麥孟華的《尊俠篇》,徐勤的《中國除害議》等政論文章,系統地宣傳瞭改良派的變法維新思想和有關開議院、廢科舉、辦學校以及與帝國國主義進行“商戰”等方面的政治主張。隨著維新運動的發展,在張之洞等洋務派勢力的幹預下,報社內部鬥爭日益尖銳。1897年冬梁啟超應聘去湖南擔任時務學堂總教習後,此報在汪康年控制下,言論趨於保守,對百日維新期間的變法活動未作反映。1898年7月底,光緒皇帝詔改《時務報》為官報,汪康年拒不遵命,並在同年8月17日將報名改為《昌言報》出版。《時務報》在出滿69期後宣告停刊。《時務報》初創時每期銷4000份,半年後增至7000份,最多時達1.7萬份,在當時國人自辦報刊中發行數最大。《時務報》的政論文體風行一時,被認為是“時務文體”的代表。(見彩圖)

中國近代報刊:《新民叢報》創刊號(清光緒廿八年元月)、《時務報》(清光緒廿二年七月廿一日版)、《民報》(日本明治39年10月8日版)、《中國日報》(清光緒卅三年十月十一日版)、《申報》創刊號(清同治十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