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青銅器。主要流行漢、晉時期,其中以漢代為盛。又名香薰、薰爐。爐體呈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成山形,以象徵傳說的海上仙山“博山”,故稱博山爐。蓋上的山形重疊起伏,常在山巒雲氣之間雕飾飛禽走獸。山間有孔,當香料在爐內燃燒時,煙氣可從孔中散出,形成煙霧繚繞,如同仙境的感覺。爐座為盤形,有的可以盛水,以助蒸香氣。

博山爐

  據記載,漢代的丁緩是制作博山爐的高手。他制作的九層博山香爐,鏤以奇禽怪獸,皆自然能動。隨著工藝技術的提高,博山爐的外表有鎏金的,也有錯金銀的。前者如1981年出土於陜西省興平縣的西漢鎏金銀竹節高柄銅薰爐,後者如河北省滿城縣漢墓發現的一件錯金博山爐,爐體飾以錯金雲氣紋,造型莊重,線條優美(見彩圖)。

錯金博山爐(西漢) 河北滿城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