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二類,宋孔傳撰。孔傳字世文,孔子四十七代孫,南宋初與孔端友等四人南渡,傢於衢州。本書於高宗紹興年間著成,記載有關孔子的雜事舊跡,所記以簡賅著稱。上卷分九類,敘世系封爵,下卷分12類,述孔廟古跡。

  “東傢”一詞,《三國志·魏志》註及其他書中多次出現。《書言故事》記載,孔子西鄰有愚夫,不能識孔子為聖人,稱孔子為“彼東傢丘”。清代錢大昕跋宋刻本《東傢雜記》雲:“孔傳於宣和六年嘗撰《祖庭雜記》,南渡後別撰此書,改‘祖庭’為‘‘東傢’者,殆痛祖庭之淪陷而忍質言之歟?”

  本書流傳甚罕,傳世宋本原為南宋初期衢州孔氏傢廟刻本,自孝宗朝至南宋季年,又幾經修版,卷首增刻《杏壇圖說》、《北山移文》、《擊蛇笏銘》、《元祐黨籍》等篇共7葉,卷末續添襲封世系等共17葉。宋刻遞修本原藏瞿氏鐵琴銅劍樓,今歸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年間,此本歸何焯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據何焯藏本影抄一部,每半葉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雙邊。毛氏汲古閣不僅以藏書和修書著稱,並以影宋抄本而聞名於世。歷來的學者、藏書傢和鑒賞傢,將毛氏影宋抄本與宋元珍本同等看待。這部毛抄本《東傢雜記》抄寫精美,紙佳墨妙,為藏書傢所稱頌,宋刻遞修本中因殘破而缺損的文字,可用此抄本訂補。書中還有清席鑒和勞健的親筆題跋,卷上原闕第36葉,勞健據藝風堂影宋本抄配。

  康熙五十五年(1716),席鑒從汲古閣求得此書,近代,書歸著名藏書傢傅增湘,其後,藏書傢周叔弢又從日本文求堂獲得此書。書中鈐有虞山席鑒玉照氏收藏、墨妙筆精、釀華竹堂、趙宋本、江安傅沅叔收藏、藏園居士、雙鑒樓藏書記、增湘私印、書潛、龍龕精舍、周暹等印。後周氏將此書捐獻國傢,今藏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