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博物館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進行科學管理,有利於藏品安全保護和觀眾參觀遊覽。

  環境規劃是環境管理的主要內容。博物館進行環境規劃是為瞭避免和防止潮濕、塵埃、廢氣、污水、噪音、振動等環境因素給藏品和觀眾造成有害影響。博物館環境管理作為當地政府綜合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納入地方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總體規劃之內。在館址選擇上要求地勢高爽開闊,土質結實乾燥,排水方便,遠離排放廢氣、廢水、廢渣多的污染源,處於本地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地段,,與商業中心、娛樂場所距離較遠,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安寧幽靜而又交通方便(見博物館的選址與環境)。

  博物館環境本身可分為博物館建築、綠化地帶、道路及廣場三部分。在面積分配上,一般情況下,各類建築物的基底總面積以控制在全部地段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為宜,展覽廳位置要求明顯突出,處於博物館環境中心地帶的前部,藏品庫則應與參觀區分開,設於較為僻靜隱蔽的地帶。其他各類建築,則根據其各自的功能,合理配置。

  綠化對於博物館環境至關重要,它可以起到凈化大氣、消減噪音、防風防塵、調節小氣候和豐富空間層次的作用,給觀眾提供一個舒適的參觀和休息環境。除瞭庭院綠化之外,室內綠化也是博物館綠化工程的內容之一,在室內配置適量的盆栽花木,對於調節觀眾視覺、恢復疲勞、增添美感、調節空氣都有良好的作用。環境設備是博物館環境管理不可缺少的物質手段,包括環境監測設備、公共衛生設備、空調設備、照明設備、防塵、防潮、防蟲、防紫外線設備、觀眾服務設備以及各種環境指示標志等。博物館環境管理制度主要有:環境崗位責任制度、公共衛生制度、綠化管理制度、參觀秩序管理制度、環境設備管理制度、環境監測工作制度等。博物館環境標準主要包括:綠化標準、噪音控制標準、公共衛生標準、大氣污染控制標準、照明標準、藏品庫和展覽廳溫濕度標準、建築和設備標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