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學算術教學的原理和方法,分科教學法之一。

  算術一科的名稱,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中,曾幾經更改。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張百熙所擬學堂章程,規定從蒙學堂起加授“算學”一科。1904年1月13日張之洞等奏定學堂章程,改稱為“算術”,沿用瞭近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977年教育部頒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小學算術的教學內容,除瞭算術知識以外,增加瞭代數、幾何及現代數學的一些內容。原用算術這一名稱已難於概括,因而改改稱“數學”,與中學教學的名稱統一起來。

  教學目的和內容 各個歷史時期不盡相同。在《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中規定:“算術,其要義在使知日用之計算,與以自謀生計必需之知識,兼使精細其心思……並宜授以珠算,以便將來尋常實業之用。”在《奏定高等小學堂章程》中規定:“算術,其要義在使習四民皆所必需之算法,為將來自謀生計之基本。”中華民國元年(1912)公佈的小學課程表中,規定“算術要旨,在使兒童熟習日常之計算,增長生活必需之知識,兼使思慮精確。”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召開的初等教育會議決定瞭算術教學3項目的:①增進兒童關於新社會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方面的數量觀念、常識以及運用算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②培養兒童對於數量計算的正確性、敏捷性,以及應用思考、推理、分析、綜合等鉆研問題的方法和能力。③培養兒童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等公德。在小學算術教學中明確地提出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以及進行思想教育的任務。

  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中規定: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最基礎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迅速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計算。初步瞭解現代數學中的某些最簡單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內容根據歷來所定,有整數、小數和分數四則,度、量、衡、幣及時間的認識和計算,簡單的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及一些綜合的運算,如百分數、統計圖表和比例等。1977年以來,又增加瞭有關現代數學思想的內容。

  教學方法 算術一科,最早分為筆算和珠算兩部分,心算(口算)附在筆算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口算成為小學低年級的重點教學內容。珠算教學,有的主張與筆算教學各成體系;有的主張珠算與口算、筆算同教,稱為“三算結合教學”。

  口算教學法。口算教學,指耳聽題目、口答結果;或者眼看題目,寫出結果;靠腦記數目,默想算法,迅速地求出結果來。要學好口算,須先學習加減乘除的九九歌訣,然後擴大為千以內的計算。再擴大為數目湊巧的或者方法湊巧的計算。口算法逐步擴大,有利於筆算和珠算的正確與迅速地演算。口算常用的方法,有聽算法、視算法和遊戲法等。並借助卡片、圖表、練習冊等,做長時間的變化練習。

  筆算教學法。筆算,是訓練小學生正確的、迅速的演算技能的主要方法。對筆算的要求是,要寫清數字,對準數位,按上計算符號,劃出區別線條,正確進行運算等。一般從小學低年級起,就需進行嚴格的訓練。筆算的基礎是口算,要使筆算算得快,首先要使口算技巧熟練。在運算中,盡量省卻運算步驟,再加上看數快、寫數快、寫符號及劃線條快。以訓練兒童思維的靈活和敏捷,才能達到計算迅速的目的。

北京景山學校教師輔導學生學習數學

  珠算教學法。過去用口訣法教珠算,費時多而效果較差,近幾年改為靠直覺撥珠計算,既加快瞭速度,又培養瞭學生自學的能力。為瞭使珠算打得快,也將舊時的算盤改為小型菱珠的算盤,用拇食兩指進行運算。珠算要打得快,必須多練,熟能生巧。

  生產和科技的發展,國內和國外有關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驗,都為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提出瞭許多新課題,如:①應當掌握那些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代數、幾何的知識要下放多少。②如何堅持小學數學現代化的方向,應否滲透現代數學思想。③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兒童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探索和創造精神。④筆算、口算、珠算應當怎樣安排,才有利於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⑤計算器在小學中可否使用,使用後的效果如何。這些課題大都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所應當研究的。

  

參考書目

 俞子夷編:《小學算術教學法》,商務印書館,上海,1924。

 〔蘇〕普喬柯:《小學算術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53。

 李儼、杜石然:《中國古代數學簡史》,中華書局,北京,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