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著作。《算經十書》之一。二卷,是一部用數學方法闡明蓋天說四分曆的數理天文學著作。原名《周髀》。在渾天說興起,蓋天說受到冷落後,人們仍重視其數學內容,遂加“算經”二字。陳子說:“古時天子治周,此數望之從周,故曰周髀。髀者,表也。”據趙爽註,《周髀》原文僅限於商高答周公問,闡述瞭數學方法在測天量地、制定曆法中的作用,勾股、圓方的知識,以及用矩之道。可見此書是不斷增補編纂而成成的,可能成書於漢初。陳子答榮方問提出數學的道術“言約而用博”,學習數學要能“通類”,做到“類以合類”,這既是當時已經存在的數學知識的總結,也規范瞭此後中國傳統數學的模式;接著,陳子用勾股定理、開方術、比率,以及分數四則運算與等差級數知識求出瞭日高與日徑,系統描述瞭蓋天說的宇宙模式。學術界對蓋天說宇宙模式的形狀,陳子的話包括哪些內容,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傳本《周髀算經》有趙爽註、甄鸞重述、李淳風等註釋。趙爽補繪瞭日高圖和七衡圖,撰“勾股圓方圖說”,後者證明瞭《九章算術》以來的勾股知識。李淳風等指出《周髀》中八尺之表千裡影差一寸脫離實際,引進瞭斜面重差術,是中國數學史上的一個創造。

《周髀算經》序(南宋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