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詩人。字德卿,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21歲進士及第。章宗時,任南和縣主簿、良鄉令,有政績,遷監察禦史。因作詩贈無辜遭貶的諫官路鐸,以謗訕時政罪罷官。後來起用為龍州都軍,以邊功召入翰林。又因言事遭忌,出佐三司。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權行六部員外郎,從軍隨宗室完顏承裕至河北抗禦蒙古。承裕逃亡,周昂臨危不懼,城陷,與其侄同時遇害。

  周昂博學多識,“文筆高雅,以杜子美、韓退之為法,諸儒皆皆師尊之”(李純甫《故人外傳》,《中州集》小傳引)。他尊蘇軾,抑黃庭堅,不滿江西詩派。認為“文章工於外而拙於內者,可以驚四筵,而不可以適獨坐;可以取口稱,而不可以得首肯”。又說:“文章以意為主,以字語為役,主強而役弱,則無令不從。今人往往驕其所役,至跋扈難制。甚者反役其主,雖極辭語之工,而豈文之正哉!”(《中州集·周昂傳》)金代文學批評傢王若虛是他的外甥,接受瞭他的主張,並在《滹南詩話》中保存瞭不少周昂關於文學批評的見解。

  周昂詩存100首,內容有詠懷、吊古、傷別、寫景、邊塞、憫農、論詩、題畫等各種題材,其中以邊塞詩最有特色。如《邊俗》:“木杵舂晨急,糠燈照夜多。淳風今已破,征斂為兵戈。”寫蒙金接壤處苛重賦稅之擾民,即景抒情,感慨深沉。《莫州道中》:“大陵河東古莫州,居人小屋如蝸牛。屋邊向外何所有,唯見白沙壘壘堆山丘。”寫東北邊塞所見,白描如畫。其他如《北行》《山丹花》、《無題》、《翠屏口》、《鵲山》等,沉鬱蒼涼,在金詩中也不多見。周昂原有《常山集》,已佚,存詩收入《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