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和指示時間的儀器。機芯直徑大於50毫米,厚度大於12毫米。隨著使用範圍不斷擴大,鐘的功能和品種日益增加。

  按振動原理分類 可分為四類:①頻率較低的機械振動鐘。如擺錘式機械鐘、擺輪遊絲式機械鐘等。振動頻率通常為數赫,走時日差為10~120秒。高精度天文鐘的走時日差為每天千分之幾秒。②頻率稍高的電磁振動鐘<。如晶體管鐘、音叉鐘、交流同步電鐘等。振動頻率通常在1 000赫以內,走時日差為2~20秒。③頻率較高的石英鐘。如石英電子鐘、電波鐘。振動頻率通常在5兆赫以內,走時日差一般不超過1秒。④頻率更高的原子鐘。如銫原子鐘。頻率為9 192 631 770赫,頻率穩定性高達1014。鑒於此,1967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決定,以銫原子鐘的原子時的秒長,作為時間計量標準。

  按能源和結構分類 可分為七類:①機械鐘(見機械鐘表)。②電機械鐘。用交流電或電池驅動。鐘的組成,既有機械件又有電子器件,振動系統采用機械振動和電磁線路相結合。有晶體管鐘、音叉鐘、電擺鐘等。這類鐘由於結構復雜,現已很少生產。③交流同步電鐘。振動系統實際上是發電廠的發電機,鐘的機芯是同步電機。這種鐘的走時精度取決於發電機交流電源頻率的穩定性。④石英電子鐘(見石英電子鐘表)。⑤光電鐘。以光作為能源,並用矽光電池將光能轉換為電能,輸入鐘內的蓄電池以供應鐘的電能。⑥溫差鐘。以溫度變化使膨脹系數特別大的物質如氯乙烷(C2H5Cl)發生體積變化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鐘的運行。⑦電波鐘(見電波鐘表)。

  按主要用途分類 可分為兩類:①生活用鐘。如掛鐘、座鐘、鬧鐘、塔鐘。②專用鐘。用於工業、交通、天文、體育、軍事等部門。品種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