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學校圖書館。位於廣州市。創辦於1924 年,初名廣東大學圖書館,由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政法專門學校、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和廣東公醫學校的藏書合併而成,其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兩廣優級師範學校藏書樓。1926年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新成立的中山大學圖書館以原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文理學科藏書為基礎,併入嶺南大學圖書館藏書和中南地區其他高等學校圖書館的部分藏書。現館舍由總館、醫學圖書館、珠海校區圖書館、東校區圖書館組成成,總建築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

  截至2007年底,館藏總量達519.75萬冊(件);年新書刊資料增長量15餘萬件;年訂購中文期刊4 396餘種,外文期刊2 142餘種;光盤及網絡數據庫300多個; 多媒體光盤資源3.5萬餘片;可獲取利用的中外文電子期刊4.6萬餘種;電子圖書122萬餘種。建有中山大學學位論文數據庫、教育文獻數據庫、港澳文獻數據庫、珠江三角洲文獻數據庫、孫中山數字圖書館等特色數據庫。館藏中,有古籍圖書近40萬冊,其中善本2 000多種約3萬冊,以明刻本見長,具有不少海內孤本、珍貴稿本和名傢批校本;碑帖近3萬件。另有朝鮮刊本古籍176種968冊,日本刊本古籍85種831冊。中國歷代石刻拓片3.5萬多件。清末與民國時期華南地區出版的中外文報刊數量多且系統。另建有陳寅恪紀念室,商衍鎏、商承祚紀念室,梁方仲紀念室,李新魁紀念室及戴鎦齡紀念室等多個專傢學者專藏室。廣東地方文獻、醫學文獻、孫中山研究文獻、港澳研究文獻豐富且具有鮮明的特色。

  圖書館現已建成高速局域網,使用統一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ILAS系統,在四個校區圖書館及兩個分館之間建立瞭無縫連結,形成瞭便利的分佈式數字化信息服務網絡,實現瞭數據資源的共建、共知與共 享,及圖書資料通借通還。

  圖書館除提供常規的書刊借閱服務外,還可提供館藏書目信息查詢,網絡數據庫檢索,虛擬參考咨詢,原文訂購與電子文獻傳遞服務,網絡培訓,學科專題信息導航等形式多樣的電子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查新、代查代檢、定題服務等深層次信息服務。

  圖書館是“環太平洋數字圖書館聯盟”(The Pacific Rim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 簡稱PRDLA)的成員館之一,與美國嶺南基金會,港澳臺地區的大學圖書館一直保持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國內外近200個單位建立瞭文獻交換和館際互借關系。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華南地區中心,CALIS數字圖書館基地,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劃(CADAL)項目成員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華南區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