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的群眾性學術團體。宗旨是團結中醫藥科技工作者和熱心於中醫藥事業的多學科科技人員,開展學術交流,以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

  中醫藥歷史悠久,醫界同仁很早就曾經結社啟學,通過定期集會形式切磋醫理,勖勉醫德醫風。早在16世紀,明代新安醫學傢徐春圃就在北京發起組織瞭“一體堂宅仁醫會”,有集於京師的8省區的46位醫師為會員。學會除集會研討醫術外,還編撰《古今醫統大全》。從“會錄”記載日期是明隆慶二年(1568)可知,該會創辦時間當在1568年之前,堪稱世界最早的醫學科技學會。清末民初之際,西方醫學大規模傳入,為振興中醫藥,全國性或地方的中醫藥學術團體相繼建立。較有影響的如1904年(光緒三十年)和1905年,周雪樵等人在上海創建的醫學研究會、中國醫學會,1906年李平等在上海創建的上海醫務總會,1907年中國留日學人在日本創立的中國醫藥學會,1908年丁福保在上海創立的醫學世界社,1910年袁桂生在揚州創立的揚州中西醫研究會,1911年在湖州成立的湖州醫學會,1919年山西太原成立的中醫改進研究會,1921年顏伯卿葛吉卿等人在上海成立的神州醫學會,山東濟南成立的醫學研究會,丁甘仁、夏應堂在上海創立的上海中醫學會,1929年南京成立的南京中醫公會,1936年徐愷謝利恒在上海創立的中醫科學研究社等。在民國時期,這些學術團體還曾采取過全國統一行動以維護中醫權益,向國民政府請願抗爭。例如1929年3月,全國15省132個中醫藥團體代表在上海集會,議決成立全國醫藥總會,派代表去南京請願,迫使當局撤銷“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之障礙案”。八年抗戰期間各學會活動停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在衛生部支持下,中華中醫藥學會成立於1979年5月。現有會員20餘萬人,還接受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以及外籍會員。學會的領導機構是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理事會,理事會設組織、學術、期刊編輯、普及與教育、國際學術交流、咨詢6個工作委員會。還設有內科、兒科、眼科、外科、婦科、骨傷科、肛腸科、耳鼻喉科、推拿科、老年病科、中藥、護理、管理、信息、編輯等50個專業學會,以及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會、醫古文研究會。各專業組織通過各種學術會議溝通信息,加強協作,切磋醫術;通過各種學術活動促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培養、鍛煉瞭臨床、科研專業隊伍。學會主辦的刊物有:《中醫雜志》、《中醫藥通報》、《中醫藥學刊》、《光明中醫》、《中醫正骨雜志》、《中華養生保健》、《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中國肛腸雜志》、《中國醫藥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