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細胞壁,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由於人對植物的認識是隨著生產活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深入的,所以對植物的範疇及其主要特徵的認識也在不斷地變化。早在1735年瑞典生物學傢C.von林奈把地球上的生物劃分為兩個界,即固著不動的植物界和能運動的動物界。前者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而且也把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和真菌包括在植物界中,因為它們都和上述綠色植物一樣具有細胞壁,真菌大多數也是是固著不動的。後來發現有些生物兼有植物和動物的雙重特性,如裸藻、甲藻、黏菌等,因此主張將這些單細胞生物單獨成立一個界,即原生生物界,如G.F.黎德爾的三界系統,這樣在植物界中就減少瞭上述生物類群。美國生物學傢R.H.惠特克後來又提出將不含葉綠素、營異養生活的真菌從植物界中分離出來,另成立一個真菌界(有人主張稱菌物界)。生物即被分成瞭4個界。1969年惠特克又進一步提出,將原始的細菌和藍藻等原核生物單獨分出,另成立一個原核生物界。這就是目前影響最大的五界系統。根據五界系統的界定,植物的含義就是:含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多細胞的真核生物。包括的植物類群為多細胞的綠藻、褐藻、紅藻、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但有不少學者對五界系統中的原生生物界持有異議,認為所包括的生物類群太雜、差異也大,給生物界的系統研究造成很多不便。所以,仍然需要進一步探討更為科學合理的生物分界系統。

  盡管不同的學者對生物的分界有不同的見解,並涉及植物的特征和所包括的主要類群,但仍然可以認定植物所具有的幾個共同的主要特征:一般含有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為綠色自養生物;具有細胞壁,其主要成分多為纖維素;細胞中有大液泡;具有真核等。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如在植物組織中有極少數種類不是自養生活,而是寄生在其他植物體上,但是它的細胞結構以及植物體的細胞結構都與植物基本一樣,它的寄生生活以及葉和莖等營養器官的退化是在植物演化過程中出現的適於寄生生活的特化現象,它們仍然應該歸在植物界中。對於雖然也具有細胞壁,但營養方式和植物完全不同的真菌,以及原核生物藍藻和細菌應從植物界中分出去,分別建立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在植物界中,進化水平低的類群為藻類植物,無論是單細胞的真核藻類植物,還是多細胞的藻類植物,它們的植物體都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沒有維管組織的分化,生殖器官大多為單細胞結構,合子不發育形成胚,受精過程需要水,絕大多數生活在水中。藻類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低等類群,即低等植物。由於它們沒有維管組織,故也稱為非維管植物。它們不形成胚,所以也稱為無胚植物。它們不產生種子,以孢子進行繁殖,故又稱為孢子植物

  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為高等植物,它們大多有根、莖、葉的分化,生殖器官均為多細胞結構,而且還有不育細胞組成生殖器官的保護或支持結構,合子發育形成胚等。這些特點都是它們與低等植物(藻類)的不同之處。在高等植物中,苔蘚植物比較特別,它們的植物體雖然外觀上大多有莖、葉的分化,但結構簡單,分化程度不高,特別是還沒有維管組織的分化,它們的根均為假根。所以,稱其為擬莖葉體更為確切。苔蘚植物中還有一部分沒有莖和葉的分化,仍為葉狀體。它們的精子具鞭毛,受精過程離不開水,因此它們對陸地生活環境的適應還很不完善,大多隻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此外,它們的綠色自養的植物體是其配子體,而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是寄生在配子體上、依靠配子體供給營養。多數學者認為苔蘚植物是植物界的一個進化盲支。蕨類植物有瞭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體內也有瞭初步的維管組織的分化,孢子體發達,可以獨立生活,它的配子體雖然很微小,但也可以獨立生活。它們的精子也具鞭毛,受精過程也需要水,而且也不產生種子,它們仍然不能很好地適應陸地生活環境。隻有種子植物的分化程度高,由於產生瞭花粉管,受精過程不再需要水。它們均產生種子,特別是被子植物還產生果實,又有雙受精現象等。所以被子植物是地球上進化水平最高,種類最多,分佈最廣,最繁盛的植物類群。

  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它們是地球上(包括陸地和海洋)的初級生產者,它們是其他生物的直接或間接的食物來源和氧氣的制造者,它們不僅在維持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相對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人類衣食住行等的重要物質來源,據推算,地球上的植物為人類提供大約90%的能量、80%的蛋白質。作為人類糧食的植物主要有20多種,植物還是醫藥的重要來源,僅中國的藥用植物就有11 000種。植物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瞭賴以生存的棲息和繁衍後代的場所,植物在調節氣溫、水土保持和凈化大氣與水質等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沒有植物就沒有繁榮昌盛的生物世界和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