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鑲嵌在珩磨頭上的油石(也稱珩磨條)對精加工表面進行的精整加工(見切削加工)。珩磨主要用於加工孔徑為5~500毫米或更大的各種圓柱孔,如缸筒、閥孔、連桿孔和箱體孔等,孔深與孔徑之比可達10,甚至更大。在一定條件下,珩磨也能加工外圓、平面、球面和齒面等。圓柱珩磨的表面粗糙度一般可達Ra0.32~0.08微米,精珩時可達Ra<0.04微米以下,並能少量提高幾何精度,加工精度可達IT7~4。平面珩磨的表面質量略差。

  珩磨一般采用珩磨機,機床主軸與珩磨頭一般是浮動聯接;但為瞭提高糾正工件幾何形狀的能力,也可以用剛性聯接。珩孔時,珩磨頭外周一般鑲有2~10根油石,由機床主軸帶動在孔內旋轉,並同時作直線往復運動,這是主運動;同時通過珩磨頭中的彈簧或液壓力控制油石均勻外漲,對被加工的孔壁作徑向進給。圖1為內圓珩磨示意圖。珩磨頭每分鐘往復次數與轉數之比應取非整數,使磨料在工件表面形成的加工痕跡成為交叉的網紋而不相重復。圖2為單條油石在孔內珩磨時的運動軌跡。油石上下往復一次,工件回轉一圈多。粗珩油石的磨料粒度為120~180,精珩用W28以下的細粒度油石。油石寬為3~20毫米,長度約為孔長的1/3~3/4。油石在孔內往復移動時,兩端超越孔外的長度不宜大於油石全長的1/3,否則易產生叭口;但超程小於油石長度1/4時,又會使孔呈鼓形。外圓、平面的珩磨原理和操作要求與內圓珩磨相同。

  珩磨餘量一般不超過0.2毫米。珩磨的圓周速度,對鋼材加工約為15~30米/分,對鑄鐵或有色金屬加工可提高到50米/分以上;珩磨的往復速度不宜超過15~20米/分。油石對孔壁的壓力一般為0.3~0.5兆帕,粗珩時可達1兆帕左右,精珩可小於0.1兆帕。由於珩磨時油石與工件是面接觸,每顆磨粒對工件表面的垂直壓力隻有磨削時的1/50~1/100,加上珩磨速度低,故切削區的溫度可保持在50~150℃范圍內,有利於減小加工表面的殘餘應力,提高表面質量。為瞭沖刷切屑,避免堵塞油石,同時降低切削區溫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珩磨時采用的切削液要有一定的工作壓力並經過濾。切削液大都采用煤油,或煤油加錠子油,也有采用極壓乳化液的。

  20世紀70年代開始采用金屬結合劑的金剛石油石和立方氮化硼油石,用以加工淬火鋼或鑄鐵時,磨耗量僅為普通油石的1/150~1/250,同時油石對工件的壓力也可提高2~3倍,從而使珩磨的效率和表面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