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質學傢。1890年11月29日生於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1980年12月25日在麻塞諸塞州的奎賽逝世。先後就讀於佈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191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2年獲佈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58年獲獲弗蘭克林和馬歇爾學院法學博士學位。曾任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教授、地質系系主任,美國國傢防衛研究委員會首席地質學傢,美國地質調查所、紐約州地質調查所、印度地質調查所研究人員。波丁頓著重研究阿拉斯加、紐約州、新澤西、紐芬蘭、賓夕法尼亞和俄勒崗等地區的地質構造、鐵礦床,斜長巖和沉積巖向變質巖轉變的過程。發現瞭阿拉斯加鎢礦床和鐵鈦氧化物在古地磁中的作用。提出瞭利用鐵鈦氧化物的固溶體組成計算和確定地質溫度和氧逸度的原理和方法。發現瞭一種含銨的新的長石礦物種,被命名為波丁頓石(即水銨長石)。他是第一個成功地應用航磁法勘測隱伏鐵礦床的地質學傢。1970年他鑒定瞭由阿波羅15號登月艙從月球采回來的、地球上罕見的斜長巖。他的主要論著有《東南阿拉斯加的沿岸侵入體》(1927)、《埃迪隆達克火成巖及其變質作用》(1939)、《再論斜長巖成因》(1961)和《鐵鈦氧化物及其相應化合物》(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