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染色體(見性別決定)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狀總是伴隨性別而遺傳的現象。又稱伴性遺傳。T.H.摩爾根於1910年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型的紅眼雌蠅與白眼突變型雄蠅進行雜交,發現子一代(F1)雌雄蠅全是紅眼,表明紅眼為白眼的顯性;子一代果蠅相互交配的子二代(F2<),雌蠅全是紅眼,雄蠅有一半紅眼,一半白眼。如果以白眼雌蠅與紅眼雄蠅雜交,子一代雌蠅全是紅眼,雄蠅全是白眼;子一代相互交配的子二代,雌蠅和雄蠅均系一半紅眼,一半白眼。由於父本雄蠅隻有1條X染色體,子一代雌蠅的1對X染色體中的1條來源於父本雄蠅,所以使子二代雄蠅表現父本眼色的基因必然是通過X染色體傳遞的,與Y染色體無關;即眼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表現性連鎖遺傳(圖1a、圖1b)。

圖1a 果蠅的性連鎖遺傳——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

  人類正常視力基因為紅綠色盲基因的顯性,位於X染色體上,所以它們的遺傳形式與果蠅的眼色遺傳相同。蘆花雞的蘆花基因(B)是非蘆花基因(b)的顯性,位於Z染色體上。W染色體上沒有對應的基因,所以蘆花性狀隻通過Z染色體而遺傳。由於雞的雌性是ZW型,雄性是ZZ型,所以蘆花性狀的遺傳形式正好與前兩者相反,但其性連鎖遺傳的機制則是相同的(圖2a)。蘆花母雞與非蘆花公雞交配,後代孵化(傢禽)出的小雞中凡屬蘆花羽毛的都是公雞,而非蘆花羽毛的全為母雞(圖2b),根據這一規律,可以盡早鑒別出公母,從而選留所需的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