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少數民族。(見彩圖)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於樺川、依蘭、富錦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佈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遊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街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勤得利村沿黑龍江下遊至烏蘇裡江的稱“那尼傲”。人口為1476人(1982)。使用赫哲語,屬阿勒泰語系 滿-通古斯語族 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

赫哲族

  族源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流域繁衍生息。屬於肅慎系統的挹婁、勿吉、黑水靺鞨、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與赫哲族的祖先有淵源關系。至清初,始以“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名稱見於官私文獻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

  關於赫哲族何時形成的問題,學術界尚有不同的意見。一般認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赫哲族氏族為核心,吸收瞭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滿族等民族成分和原屬黑龍江流域其他土著,以及來到赫哲族分佈區居住的蒙古人、漢人等成分,在清初形成瞭較穩定的族體,主要從事漁獵生產,其社會發展尚停留在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階段(見父系氏族制)。

赫哲族漁民

  社會經濟 順治元年(1644)清世祖入山海關前後,曾相繼將赫哲族編戶收貢,編旗披甲。直到19世紀初葉,由牡丹江至黑龍江下遊烏紮拉村,所有赫哲族的22個氏族,都由清廷按其氏族與分佈地區行使有效的管轄。在清代,赫哲族與內地及當地各民族的產品交換關系日益發展,赫哲族漁獵的工具也逐漸有所改進,生產力逐漸提高,原始社會漸趨分解,至清末已從原始社會末期跨入階級社會。辛亥革命以後,三江平原開發的速度加快,赫哲族與漢族雜居,漁獵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形成與漢族及周圍其他各族不可分割的聯系。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後,對赫哲、鄂倫春等人數較少的民族,實行野蠻統治,甚至公開推行種族滅絕政策,使赫哲族人口更加減少,抗日戰爭勝利以前,已瀕於被滅絕的境地。漁獵經濟為赫哲族人民生活的主要來源,“夏捕魚作粉,冬捕貂易貨以為生計”。17世紀末,由以物易物轉向獵產品大量商品化。20世紀初,獵業衰退,漁業產品大量商品化。

赫哲族少女彈奏口弦琴

  反帝鬥爭 赫哲族有英勇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光榮傳統。順治八年(1651),烏紮拉村赫哲等族千餘人曾反擊以E.哈巴羅夫為首的沙俄入侵者;多次配合寧古塔章京海色反擊入侵烏紮拉村的哥薩克。順治十五年(1658),赫哲、滿等族居民配合寧古塔章京沙爾瑚達反擊入侵依蘭縣附近尚堅烏黑的沙俄殖民者,擊斃其頭目O.斯捷潘諾夫。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各族人民奮起抗日,赫哲族人民也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紛紛參加抗日隊伍,轉戰於虎林、饒河、密山各地。抗日民主聯軍成立後,盡管日本侵略軍嚴密封鎖,企圖割斷赫哲族人民與抗日民主聯軍的聯系,赫哲族人民仍沖破封鎖,英勇反抗,參加抗日民主聯軍,並千方百計為聯軍當向導、掩護傷病員、運送糧食彈藥等,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

  文化藝術 赫哲族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流傳最普遍的“依瑪坎”是一種口頭相傳的民間說唱文學,其故事內容大多能說唱許多天,大部分是歌頌英雄與復仇事跡、民族的興衰,以及純真的愛情等,唱詞押韻合轍。說唱時,須按故事的基本內容和詞句背誦,不能隨意添加。在民間還流傳著“說胡力”,它是寓言、童話、神話、傳說與民間文學的通稱,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潑,通常是老人對兒童講述,對兒童有啟發教育意義。赫哲族的音樂也很有特點,其特有樂器稱為“空康吉”和“口弦琴”,前者已失傳,後者至今仍有人能演奏。

  風俗習慣 赫哲族人民的婚姻實行氏族外婚制,一般為一夫一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富有者間或有一夫多妻。成人去世,實行土葬;嬰兒夭折懸於樹間。

  赫哲族男女衣服皆用鹿皮和魚皮制作,足穿魚皮及狍、鹿腿皮做的靰鞡,內絮靰鞡草。過去婦女的衣服多緣以色佈,邊綴銅鈴,與鎧甲相似。20世紀初,大部分人以棉佈為衣,輔之以魚、獸皮衣。赫哲族人民日常吃鮮魚、獸肉,加工各種魚、獸肉幹,備常年食用。

  住宅為用樺皮、獸皮、茅草搭成的“撮羅”(尖頂)、“胡如佈”(圓頂)及各種“昂庫”(棚子)。夏季構木而居,冬則鑿地為“地窨子”,有穴居的遺風。較普遍地住泥墻草頂房屋。冬踏滑雪板或役犬輓雪橇以為交通,夏季以樺皮船、舢板從事運輸和捕魚。

赫哲人新居

  宗教信仰 赫哲族原信仰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見原始宗教)。其薩滿有河神、獨角龍、江神3派,各派約有6個品級。現在已基本拋棄瞭薩滿教的信仰。

  解放後的變化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赫哲族地區解放。當時幸存的赫哲族居民僅有300餘人。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扶助下,積極發展生產,逐步改善生活,現有人口較1945年增加3倍多。

  赫哲族人民原來幾乎都是文盲,解放後,人民政府不僅積極扶助他們發展漁獵生產和民族貿易,提高赫哲族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且興辦小學、中學,培養各種專業人材。現在赫哲族中擁有的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本民族人口中所占比例,居於全國各民族先進行列。赫哲族地區各村,都設有衛生所、廣播站,有的還設有文化站、俱樂部,擁有電視機的傢庭不斷增加。從地方至中央各級黨代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均有赫哲族代表,在赫哲族聚居地區的政府中,有赫哲族幹部擔任縣長、鄉長等職。赫哲族在中國雖是人口最少的民族,但和各兄弟民族一樣享有完全平等的民族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