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繩

  中國現代哲學傢、歷史學傢。1918年1月11日生於江蘇蘇州,2000年11月5日逝於上海。早年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36年在上海參與愛國救亡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宣傳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40年代任過《讀書月報》》主編、《新華日報》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政務院出版總署黨組書記、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紅旗》雜志副總編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等職,還任中國歷史學會會長(之一)、全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孫中山研究學會會長。1982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胡繩從青年時期就開始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及工作,1936年發表哲學通俗讀物《新哲學的人生觀》,1938年發表《辯證法唯物論入門》,之後一直從事哲學、歷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著作還有《思想方法》(1940)、《理性與自由》(文集,1946)、《怎樣搞通思想方法》(1948)、《帝國主義和中國政治》(1948)、《棗下論叢》(文集,1962)、《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1982)等。這些著作在宣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產生過積極的廣泛的影響,在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近代史方面取得瞭顯著的成就。《帝國主義和中國政治》一書先後在蘇聯、民主德國、烏拉圭、日本翻譯出版,在北京出版瞭英文譯本;《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一書得到學術界很高的評價。80年代,胡繩發表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在實踐中發展毛澤東哲學思想》等論文,強調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要研究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社會主義的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