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初期,東北民主聯軍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區抗擊國民黨軍進攻的防禦戰役。1946年1月,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達成停止軍事衝突的協定後,蔣介石不承認共產黨部隊在東北的地位,以“接收主權”為名,向東北大量增兵。3月下旬,國民黨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和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集中11個師,從瀋陽地區向南北兩個方向發動進攻,企圖搶佔本溪、鞍山、四平等戰略要點,繼而進佔長春、哈爾濱,以達控制全東北之目的。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政治委員彭真,遵照中共中央關於集中兵力於四平平地區進行防禦,以配合停戰談判的指示,決定以一部兵力保衛本溪,解放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以主力於四平地區阻止國民黨軍向北滿進攻。

  4月上旬,國民黨置3月27日達成的東北停戰協議於不顧,以新編第1軍和第71軍(欠第88師)由開原、法庫向四平方向進攻。東北民主聯軍以第1、第2、第3師和第7縱隊等部,在昌圖以北、四平以南地區實施運動防禦。8日,民主聯軍在昌圖以北興隆泉、朝陽堡地區殲新1軍1000餘人;16日,在大窪、金山堡地區殲第71軍第87師4000餘人。

  4月17日,新1軍進至四平以東、以南地區,18日在飛機、坦克的支援下,對民主聯軍扼守的鴨湖泡、泊羅林子、三道林子等外圍陣地發起進攻。民主聯軍保安第1旅、第7縱隊、第3師和第7師(完成解放長春任務後南調)各一部頑強抗擊,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爭奪。27日以後,戰局呈對峙狀態。4月底,蔣介石拒絕關於東北停戰的談判,指使國民黨軍迅速攻克四平,繼續向北推進。民主聯軍為抗擊國民黨軍新的進攻,於5月上旬,調第3縱隊主力和保安第3旅由南滿北上,第359旅由哈爾濱南下,參加四平作戰。至此,民主聯軍在四平的兵力達14個師(旅)。國民黨軍為盡快奪取四平,先後將第52軍之第195師、新編第6軍和第71軍之第88師北調增援,共以10個師的兵力編成3個兵團,於15日重新發起進攻。左兵團第71軍(欠第88師)向四平西北進攻受挫;中兵團新1軍向三道林子等地連續沖擊,進展不大;右兵團新編第6軍等5個師由東面迂回四平,16日攻取葉赫站,17日占領火石嶺子、平崗等地,並繼續向四平東北赫爾蘇急進,其一部於18日攻占哈福車站後,又配合中兵團新1軍占領四平東南之重要高地塔子山。此時,民主聯軍鑒於部隊減員較多,戰場局勢對己不利,於18日夜被迫撤出戰鬥。19日,國民黨軍進占四平。

四平保衛戰

東北民主聯軍戰士用重機槍封鎖國民黨軍碉堡

  四平保衛戰歷時月餘,東北民主聯軍以8000餘人的傷亡,殲國民黨軍1萬餘人,遲滯瞭國民黨軍向北滿解放區的大舉進攻,配合瞭停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