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殖民當局從18世紀80年代起在菲律賓實行的一些經濟改革。18世紀後半期,西班牙在七年戰爭中戰敗,馬尼拉一度被英軍佔領,菲律賓經濟凋敝,人民起義蜂起。西班牙政府不得不進行一些經濟改革,以期開發經濟資源,增加財政收入,鞏固殖民統治。

  1781年成立國傢之友經濟協會馬尼拉分會,以提倡農、工、商業為主旨。該會所成立的幾個委員會分別研究菲島自然史、農業與農村經濟、工廠與製造業、內外貿易等。該會還通過翻譯出版科學文獻資料並推廣廣應用,給發明者頒發獎金、開辦專科學校,引進農業機械和良種等辦法來推動經濟發展。1782年實行煙草專利,煙草的種植、收購、加工和出售都由殖民政府壟斷。每戶佃農每年種植煙草限額為4萬株,按照官價交售12000葉,不足額的罰款,收獲超過定額的部分銷毀。殖民政府還設立工廠制造卷煙和雪茄,僅比農多卷煙廠到1840年即雇用工人近13000名,政府貨倉內香煙堆積。1785年又成立菲律賓王傢公司,由它全部壟斷西、菲間的直接貿易,並享有各種特權。公司資本定為800萬比索,西王室負擔1/8,其餘由有關銀行及貿易公司等分擔。從公司贏利中指撥4%投資菲律賓農、工業,這對胡椒、棉花、染料作物等的種植和紡織、制糖等工業起瞭一定的推動作用。以上幾項改革措施至多隻有暫時的成效。煙草專利曾為殖民當局帶來巨大收入,到1790年即已有純利200萬比索以上,以後還續有增加,使菲律賓財政得以平衡,免除對墨西哥的經濟依賴。但專利的弊害也很大,廣大煙農受盡政府官員的欺詐剝奪,政府拖延不付給足夠的煙款,而發給不能兌現的“信用證”,使煙農受到50~80%的損失,激起人民的憤恨。結果煙草走私活動猖獗,農民武裝反抗四起,殖民當局疲於應付。

  國傢之友經濟協會於1809年正式停閉,後來雖恢復活動,但是毫無生氣。王傢公司因經營不善,又遇到英、法等國的強有力競爭,營業遂告失敗。雖經擴充資本和延長特許期,仍無起色,終於1834年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