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將領。阿拉伯人,出生於苫國(今敘利亞),其祖父即先知穆罕默德妻子哈福賽之兄弟。696年,伊拉克發生反抗運動,總督哈賈吉被圍,屈底波應募參加鎮壓有功,從此在哈賈吉麾下任軍職,大受寵信。704年,被哈裏發瓦利德一世擢升為呼羅珊總督。

  當時呼羅珊為阿拉伯帝國東北邊省,首府在謀夫。這裏的波斯人屢次起兵反抗阿拉伯人統治,失敗後逃往阿姆河外。此前歷任呼羅珊總督雖經常出兵河外,但均以抄掠為目的,至屈底波波始力圖徹底征服中亞地區。704~710年間,他連年出兵,先後征服吐火羅(巴裡赫)、安國(佈哈拉)和花拉子模等地。阿姆河外諸小邦曾求救於唐朝和突騎施,唐朝未能出兵,突騎施被擊敗。711年,屈底波又圍攻河外的中心康國(撒馬爾罕),康國被迫投降。屈底波入城,焚毀佛寺、祆祠,建清真寺,強迫其居民皈依伊斯蘭教。712年,屈底波遠征錫爾河流域,征服石國(塔什幹)、俱戰提(列寧納巴德)和渴塞(卡散)諸城。屈底波回師後,各地復叛,求援於東突厥默啜可汗。默啜可汗遣闕特勤率兵西進,盡占有阿姆河外諸地,唯康國仍在阿拉伯帝國統治下。714年,屈底波再度遠征拔汗那(費爾幹納),忽聞哈裡發瓦利德一世死去,其弟蘇萊曼繼位。屈底波與蘇萊曼素有嫌隙,遂謀叛變,未果,715年為部下所殺。

  屈底波的軍事擴張活動為阿拉伯帝國徹底征服中亞奠定瞭基礎。他大力推行伊斯蘭教,故死後被中亞地區的伊斯蘭教徒奉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