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美國總統F.D.羅斯福、英國首相W.L.S.邱吉爾和中國國民黨政府主席蔣介石(見彩圖)。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本轉變的一年,為瞭加強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在軍事和政治上協調行動,討論制定聯合對日本作戰計畫和解決遠東問題,決定舉行這次會議。會上,邱吉爾對中國抗日戰爭缺少熱情,對東南亞盟軍最高司令L.蒙巴頓提出的打擊駐緬甸北方日軍的作戰計畫也不感興趣,但但又極力維護其在遠東和中國的地位和利益。蔣介石希望在緬北發動戰役,促使美國增加對華軍需供應,以維持其統治。羅斯福則打算武裝國民黨軍隊,加強蔣介石的實力地位,並加強對中國的影響和控制。經過爭論制訂瞭對日作戰計劃。會議簽署瞭《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簡稱開羅宣言。會議結束後,開羅宣言經И.В.斯大林同意於1943年12月1日公佈於世。

蔣介石、F.D.羅斯福和W.L.S.丘吉爾(左起第1、2、3人)出席開羅會議(1943年11月)

  宣言聲明: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並懲罰日本侵略,決不為自身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剝奪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地區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日本攫取的中國的領土,如滿洲(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日本亦將被逐出於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掠奪的所有土地;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宣言最後聲稱:將堅持長期作戰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開羅宣言是確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戰後處理日本問題的重要國際文件。中國人民一貫擁護和堅決貫徹開羅會議的決定,為戰勝法西斯主義日本,爭取國際和平進行瞭英勇鬥爭。美國和英國為瞭打擊日本競爭者,影響輿論和提高國際地位,同意簽署宣言。但不放棄在遠東的殖民利益。宣言規定剝奪日本占領的太平洋島嶼統治權後,卻避而不談如何處理。關於朝鮮獨立日期隻作含糊規定。對中國香港的地位亦不明確規定。這些都反映瞭美、英的各自意圖。日本投降後,美國政府便把從日本占領下解放出來的許多地區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後來又長期阻礙朝鮮和平統一,霸占中國領土臺灣,違反瞭《開羅宣言》的原則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