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類社會經濟關係(生產關係)的發展規律的科學,即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資料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的科學。它是經濟科學中的基礎理論科學。

  政治經濟學是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的相互關係中研究生產關係的運動規律的。同時也聯繫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生產關係總和)的積極作用或消極作用進行研究。

  關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傢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經濟學傢認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有些經濟學傢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包括生產力或生產力的社會經濟方面;還有些經濟學傢認為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應當包括更多的方面;至今還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但是多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傢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

  詞源和演變 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economy)一詞是從古希臘 oikonomia一詞演變而來。“政治經濟學”一詞首見於法國重商主義者A.de蒙克萊田(約1575~1621)1615年發表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1755年J.盧梭(1712~1778)為法國《百科全書》寫瞭《政治經濟學》這個條目,區分瞭政治經濟學和傢庭經濟學。在英國,W.配第在1672年寫成的著作《愛爾蘭政治剖視》中使用瞭政治經濟學一詞。但以政治經濟學為名稱的第一部英文著作,是1767年J.斯圖亞特發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研究:或自由國傢內政學概論》。

  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詞,來源於希臘文的 politikos,這個字有“社會的”、“國傢的”、“城市的”多種含意。在17世紀出現政治經濟學這一復合名稱時,正是經濟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學思想逐漸分離開來,形成一個獨立的科學研究領域的時期,它的論述范圍,包含瞭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大部分領域。因此,這一名詞並不具有政治活動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的含意。在西方,從17世紀到19世紀末期,政治經濟學已經習慣地被用作研究經濟活動的理論科學的名稱。隻是在德國和奧地利,有時以國民經濟學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同義名稱;在北歐國傢,有時以社會經濟學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同義名稱。K.馬克思和F.恩格斯最後都是使用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

  在階級社會,政治經濟學是具有階級性的社會科學。但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是反映在它的內容中,而不是反映在這個復合名稱的政治一詞上面。到19世紀70年代,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日益尖銳的過程中,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研究重點有所轉變,即更傾向於對經濟現象進行實證的研究,而不側重國傢經濟政策的分析,有些經濟學者感到有必要把政治經濟學這個名詞加以改變。英國的W.S.傑文斯在1879年再版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一書的序言中提出,應當用“經濟學”(economics)這一名詞代替政治經濟學。1890年英國的A.馬歇爾出版瞭《經濟學原理》,改變瞭長期使用的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以後,在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中,經濟學這一名稱就逐漸代替瞭政治經濟學。這是從名稱上企圖表白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具有“超政治的”、“超階級的”性質。但名稱的改變並不意味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性質有所改變。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出現瞭倡導重新使用政治經濟學這一名詞的思潮。這種思潮本身包含有混雜的內容。有的資產階級經濟學者主張恢復政治經濟學這一名稱並把它同經濟學區分開來使用:經濟學必須排除價值判斷,是實證性質的科學;政治經濟學則包含價值判斷,是規范性質的科學。有的經濟學者則認為經濟學必須也是政治經濟學,並且主張賦予政治經濟學中的政治一詞以實質性的意義,政治經濟學應當研究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的關系。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國傢的經濟學者,試圖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剖析和批判當代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經濟學說。他們針對多數資產階級經濟學傢使用經濟學這一名詞來掩蓋階級對立,提出要復興“政治經濟學”。這些西方國傢的經濟學者的學說中,夾雜有非馬克思主義觀點,有的甚至接受瞭一些資產階級經濟理論。但總的說來,他們的觀點應當與前述兩種觀點區別開來。他們在西方國傢提出“政治經濟學”的復興,具有批判的積極意義。

  從古代到19世紀的政治經濟學 在古代,許多思想傢和政治傢探討過經濟問題,提出過一些有價值的經濟思想。如古希臘的亞裡士多德最早分析瞭價值形式。但是長期來,經濟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學思想等等,總是糅雜在一起,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商品貨幣關系的范圍擴大,國際貿易頻繁,經濟關系所反映的問題日益復雜,新興的資產階級基於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的需要,開始把經濟關系同其他社會關系分離開來作專門研究,產生瞭政治經濟學。

  重商主義 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在歐洲流行的重商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的最早的理論探討,它反映瞭現代產業資本的前身──商業資本的利益和要求。重商主義者反對維護自然經濟、敵視貨幣經濟的觀點,把流通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認為從流通中獲取更多的金銀財富是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目的。重商主義的理論研究局限於流通,並且側重於國傢經濟管理,還沒有使政治經濟學成為科學。真正的現代經濟科學,隻是當理論研究從流通過程轉向生產過程的時候才逐漸形成。

  古典政治經濟學 亦稱古典經濟學。從17世紀中葉開始,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資本主義生產迅速發展,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重商主義已不適應日益壯大的產業資本的利益和需求。這時,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的鬥爭還處於不發展的狀態。封建制度仍然嚴重地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面臨的是對封建勢力作鬥爭。這種鬥爭要求從理論上說明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怎樣使得財富迅速增長,探討財富生產和分配的規律,並且論證資本主義生產優越於封建主義生產。由此產生瞭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古典經濟學傢把理論研究從流通擴展到生產,並把研究的重點轉向生產,提出瞭勞動價值理論,並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瞭剩餘價值,分析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部聯系,從而接觸到財富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初步揭示瞭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構成和階級對立的狀況,使得政治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代表著處於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的利益,能夠在資產階級的視野內進行公允無私的研究;但它終究受到資產階級立場的局限,不可能透徹地闡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規律。古典經濟學傢不能把資本主義理解為歷史發展上的過渡的形式,卻把資本主義看成是唯一符合人類本性的、絕對的、最後的社會形式。他們的經濟學說既有科學的成份,又有庸俗的成份。

  庸俗經濟學 亦稱庸俗政治經濟學。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也逐漸從不發展的狀態轉變為日益鮮明地威脅著資產階級生存的鬥爭。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面臨這種形勢,資產階級更加需要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出現瞭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日益庸俗化。庸俗經濟學者拋棄瞭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許多科學成份,主要是拋棄或歪曲勞動價值理論,發展瞭它的庸俗成份,致力於抹煞階級利益的對立。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不研究經濟現象的內部聯系,隻是抓住現象,在表面聯系中兜圈子,以似是而非的解釋炮制出各種各樣的辯護理論,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領域中,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庸俗經濟學逐漸取代瞭古典政治經濟學。

  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 亦稱小資產階級經濟學。在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向庸俗經濟學蛻變的時候,出現瞭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這時的小資產階級是處於商品經濟體系中的小生產者,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日益陷入破產的境地。小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傢,一方面代表作為勞動者的小生產者,尖銳地揭示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矛盾,抨擊資本主義制度;另一方面又代表作為小私有者的小生產者,贊美小生產,把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小商品經濟理想化。從他們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來說,有積極的意義;從他們迷戀過去,夢想出現一個小生產者的天堂來說,又是同歷史的發展背道而馳的。

  空想社會主義 與庸俗經濟學和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同時出現的有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揭露和批判瞭資本主義制度,否定資本主義制度是永恒的,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成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他們提出用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並把社會主義歸結為新的生產組織和社會制度。這些都是他們用以豐富政治經濟學的新的觀念。但是空想社會主義者不瞭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本質,因而不可能找到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途徑,隻能陷於空想,提出一些不可能實現的社會改革方案。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的主要國傢和美國占瞭統治地位,它的深刻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地表露出來,工業無產階級已經壯大,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超越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矛盾上升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需要有自己的政治經濟學。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歷史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研究政治經濟學,批判地繼承瞭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優秀成果,對政治經濟學進行瞭徹底的改造,創立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這就使政治經濟學發生瞭根本變革,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通過對以往的和當時的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性地研究,他們全面論證和創造性地發展瞭勞動價值理論,並在這一基礎上建立瞭嶄新的剩餘價值學說,揭露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和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階級對立的深刻的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而又深刻地揭示瞭資本主義經濟中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及其運動規律,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就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和最後消滅階級,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瞭不同社會經濟形態所共有的規律,但他們的研究重點是透徹地闡明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和經濟范疇的歷史性,指出瞭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不是隻限於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都曾研究過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經濟形態,並對取代資本主義的未來社會的一些基本特點作瞭科學探討。馬克思和恩格斯擴展瞭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視野,為政治經濟學的發展開辟瞭嶄新的局面。

  新歷史學派和邊際效用學派 19世紀最後30年,資本主義矛盾的發展,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鬥爭尖銳化和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產生,使得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發展出現瞭新的動向,即反對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抵制和攻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時,代表這種新動向的有兩個主要流派:新歷史學派和邊際效用學派。

  新歷史學派承襲德國庸俗的舊歷史學派的某些觀點,進一步否認社會存在普遍的客觀經濟規律,片面地倡導歷史歸納法,單純搜集史料加以羅列和描述,輕視理論研究,反對抽象分析。新歷史學派特別強調倫理道德、法律和心理因素對經濟活動的決定作用,鼓吹階級調和與自上而下的社會改革,以社會改良主義抵制和反對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革命運動。

  邊際效用學派宣揚主觀唯心主義,把人類社會經濟生活完全歸結為個人的欲望及其滿足,認為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是研究人的欲望及其滿足的規律。邊際效用學派從孤立的個人在消費上的心理狀態出發,推演出邊際效用價值學說,作為他們的理論核心。邊際效用學派依據這種主觀價值學說,否定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剝削,論證資本主義是合乎自然心理規律的永恒的制度,反對工人運動,攻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邊際效用學說具有超階級、超社會形態的外貌,又運用數學分析方法烘托它的所謂“純粹科學性”,很適合資產階級為自己的利益辯護的需要,被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傢稱為“邊際革命”,形成日後資產階級經濟學發展的重要基礎。

  20世紀的政治經濟學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瞭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急劇地尖銳化,戰爭和危機接踵而來,沉重地打擊瞭資本主義制度。1914年發生瞭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傢蘇聯突破資本主義的薄弱環節後誕生瞭。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制度以極大的沖擊,隨後又爆發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中國和歐洲、亞洲的一系列國傢,先後走上瞭社會主義道路。人類社會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政治經濟學也有瞭新的發展和變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緊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和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當資本主義進入瞭帝國主義階段,列寧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闡明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進一步考察瞭生產和資本積聚集中的趨勢,分析瞭帝國主義的新現象和錯綜復雜的矛盾,確定瞭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是壟斷,為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分析帝國主義的經濟關系奠定瞭科學基礎。列寧闡明瞭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提出瞭社會主義在一國或幾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為無產階級革命勝利開拓瞭新的途徑。斯大林分析瞭帝國主義的各種新的矛盾,進一步論述瞭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理論和社會主義在一國或幾國首先勝利的理論。提出瞭在資本主義包圍下蘇聯能夠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毛澤東對帝國主義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關系和階級結構作瞭精辟的分析,提出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為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又開拓瞭一條新的途徑。這些重要的理論貢獻,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添加瞭新的篇章。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傢,在分析帝國主義經濟的各個方面,也提供瞭不少科學成果。

  由於社會主義這一嶄新的制度的誕生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實踐和分析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新任務。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和各個社會主義國傢的馬克思主義者,結合自己的實踐,對於研究和分析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過程,闡明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都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已經有瞭日益豐富的科學內容。關於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質,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勞動時間的節約,國傢、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商品貨幣關系,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規律的作用,個人消費品的按勞分配,等等,都有越來越深入的研究。特別是探求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並在這一基礎上確立本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已成為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極重要的研究課題。

  適應於近年來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的發展,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理論研究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重大的進展:①對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生產關系這一客觀必然性的認識日益深化,加強瞭對社會主義經濟中生產力發展的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實踐中曲折的發展過程,促使理論研究日益重視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具體狀況對於生產關系變動的作用和影響,促進瞭社會生產力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從生產力要素的研究到生產力系統的研究,對科學技術新發展的近期和遠期的影響的研究,對各種技術類型(勞動密集、資金密集、知識或技術密集)的分析,對信息和智力的作用的研究,都成為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新的研究課題。②概括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並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的重要論斷,大大地開拓瞭對於不同形式的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研究,也促進瞭對於社會主義經濟中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諸環節的不同形式的研究,特別是在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新形式方面,取得瞭重大的進展。③以取得最優的社會主義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強瞭對於計劃經濟的運轉、經濟動力的作用、經濟結構的變動、經濟杠桿的調節、市場機制的運用等等方面的研究,促使對於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的理論分析更為深入和細致。這方面的進展是同近年來對社會主義經濟中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的研究有重大突破分不開的。④在深入進行質的分析的同時,越來越註重量的分析。理論研究中已逐漸把多種數學方法作為工具,分析社會主義的經濟運動過程,從而豐富瞭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內容,並使其分析具有更大的準確性。

  在上述重大發展的基礎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近年來作出瞭新的開拓性的貢獻。主要是明確瞭中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長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為瞭解決這一矛盾,必須依據中國國情,改革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僵化的體制。多年的經濟實踐,特別是近些年首先以農村為重點,逐步轉向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提出的主要理論觀點有:①進一步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提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②強調瞭社會主義經濟中所有權和經營權可以適當分開,開拓瞭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具體形式,特別是全民所有制的具體形式的新途徑;③發展瞭社會主義合作經濟的理論,提出瞭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個農村合作經濟的新形式,並繼續探索這一新形式的途徑;④深化瞭關於社會主義的分配理論,提出必須經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才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富裕,以逐步實現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⑤探索瞭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占主導地位,允許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和發展,以利於發展生產力。

  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是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的其他經濟學科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吸取其他經濟學科的研究成果充實自己的研究內容。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也相應地擴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的新現象,也研究帝國主義經濟發展過程的新現象、社會主義和帝國主義之間的經濟關系、第三世界國傢內部的復雜經濟關系和對外經濟關系、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的重要問題。

  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演變 在帝國主義時期,適應壟斷資產階級的需要,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也有新的變化。

  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歇爾用折衷主義的手法,建立瞭一個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以均衡價格為核心的庸俗經濟學體系。這一體系的龐雜性適合壟斷資產階級的多方面的需要,在庸俗經濟學中長期占統治地位。30年代初出現的壟斷競爭理論和不完全競爭理論,不過是補充馬歇爾的學說,以適應資產階級經濟學分析壟斷和競爭並存的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

  庸俗經濟學的重大變化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以後凱恩斯主義的出現。J.M.凱恩斯提出瞭有效需求不足的學說,認為投資和儲蓄不可能自動形成均衡,主張資產階級國傢直接幹預經濟,正適合資產階級發展國傢壟斷資本主義的要求,因而取代馬歇爾的經濟學說成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傢的官方經濟學,長達30年之久。凱恩斯主義起瞭暫時醫治資本主義經濟的一部分表面癥狀的作用,但不可能消除壟斷資本主義的矛盾,反而促使其激化。隨著國傢幹預經濟的加強,資本主義經濟又出現瞭停滯膨脹的癥狀:經濟衰退、失業增多和通貨膨脹從交替出現變為同時並存。

  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者力圖擺脫困境,尋求不同的解釋,提出不同的方案,形成近年來流派紛紜的局面。由於對凱恩斯經濟學的不同解釋,形成瞭以P.薩繆爾森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和以J.羅賓遜為主要代表的新劍橋學派兩大分支,他們相互間進行瞭激烈的論爭。經濟自由主義重新興起,有貨幣主義、聯邦德國新自由主義和F.von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三大分支,主張限制甚至消除國傢幹預。由20世紀初出現於美國的制度學派演變而來的新制度學派,從制度的表面現象剖析資本主義的病癥和提出處方。此外,對北歐國傢有重大影響的瑞典學派,以“創新”為中心的J.A.熊彼特的學說,受歷史學派影響的W.W.羅斯托(1916~ )的經濟成長階段學說,都是從不同角度論證資本主義仍然有發展前途,企圖制造各種幻想,蒙蔽廣大勞動群眾,並且都以反對馬克思主義為自己的重要任務。

  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還提出瞭各種不同模式的經濟增長理論,各式各樣的發展經濟學說,各種福利經濟學說,為瞭混淆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區別的“混合經濟”以及各種式樣的兩種經濟“融合論”。這些理論都以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目的。

  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分析,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論證資本主義經濟運轉的均衡和完美。宏觀經濟分析,以資本主義社會的整個經濟活動的總圖景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倡導和組織國傢對經濟的幹預,減輕周期波動的激烈程度,以延長資本主義的生命。當代的微觀經濟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中,有些內容說明現代社會化生產和發達的商品經濟運行過程,包含有科學成份。但是,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在微觀經濟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中,卻是越來越多地采用數學方法來顯示他們的理論分析的“科學性”和“精密性”,用以掩蓋這種理論分析所包含的庸俗成份和辯護性質。實際上,這類數學分析中不少是繁瑣、空洞、沒有實用價值的。

  適應於資產階級及其政府應付經濟危機的需要,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者把他們的經濟理論和數學、統計學結合起來,創立和發展瞭經濟計量學,並由此提出瞭經濟預測的方法。與此相聯系,W.裡昂惕夫提出瞭分析各個經濟部門之間平衡關系的投入產出法。把經濟計量學建立模型的方法、經濟預測的方法和投入產出法,同資產階級的庸俗經濟理論分離開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仍然可以有選擇地利用這些方法作為一種量的分析工具。

  在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種流派中,大多數流派反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但也有的流派斷章取義地接受馬克思的一些分析,他們企圖把馬克思的學說和凱恩斯的學說結合起來,互相補充,這主要表現於被稱為凱恩斯左派的新劍橋學派。這類學說常常曲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也反映出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力圖擺脫困境的趨向。

  激進政治經濟學的興起 60年代興起的激進政治經濟學派中,有一些學者試圖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剖析和批判當前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經濟學說,其中雖然夾雜有非馬克思主義觀點,有的觀點甚至嚴重地歪曲馬克思主義,但這仍然是對當代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有力的挑戰,客觀上起瞭一定的積極的、進步的作用。

  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變化 在帝國主義時期,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結構發生瞭一些變化,由科技人員、企業職員、自由職業者、中小企業主所組成的“中間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加,擴大瞭小資產階級思潮的社會基礎。這個“中間階層”的意願,也反映到當代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中。當代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在理論上主張在不觸動生產資料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前提下改變分配結構,提出發展私營中小企業、推行福利政策、增加養老金、提高最低工資額等改良主義措施,來緩和社會矛盾,避免社會動蕩。這種思想,經常被右翼社會黨人用來作為他們的機會主義政策的理論支柱,實際上是為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在階級社會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在不斷地總結無產階級變革資本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的正反兩面經驗的過程中,它將獲得新的發展。它必須吸取現代各種門類科學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有益成果來充實和發展自己的理論研究。分析和批判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也是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在深入解剖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現實的基礎上,從整個體系來批判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揭露它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和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實質,同時也不排斥有分析地吸取其中可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用的某些實際資料、推理過程和分析方法。在社會主義國傢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也是清除各種剝削階級經濟思想和小資產階級經濟思想的影響過程,隻有這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才能成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武器。

  

參考書目

 馬克思:《資本論》第1版序言、第2版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恩格斯:《反杜林論》第2、3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寧:《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第1編,《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寧:《評經濟浪漫主義》十一,《列寧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

 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斯大林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人民出版社,北京,1976。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人民出版社,北京,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