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在同一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的比率。通常有兩種計算方法:①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②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活勞動與物化勞動)。在相等的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愈多,或者在單位產品內所耗費的勞動量愈少,勞動生產率就愈高,反之則愈低。

  個別勞動生產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 個別勞動生產率包括:①個人勞動生產率,即按照每個勞動者者的勞動耗費計算的勞動生產率;②企業勞動生產率,即按照每個企業全體勞動者的勞動耗費計算的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是按照全社會物質生產部門的全部勞動耗費計算的勞動生產率。在農業和采掘業等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的部門中,還存在勞動的自然生產率。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同,例如農業中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采掘業中礦藏量和品位的不同,這些部門的勞動的自然生產率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勞動生產率可以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勞動生產率增長的主要標志,始終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節約,是包含在產品中的勞動總量的減少。

  勞動生產率不斷增長的規律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表現。新的社會制度一定要創造出比它以前的社會制度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才能保證新的社會制度的勝利。勞動生產率的不斷增長,對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①它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主要手段。隻有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不斷增加社會主義積累,加強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建設,使社會主義生產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②它是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根本途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成果歸勞動者共同所有,服從於他們的利益和需要,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再成為增加資本傢的剩餘價值的手段,而成為發展全體勞動人民福利的主要源泉。隻有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使社會主義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見社會主義國民收入)不斷增加,從而在不斷增加社會主義積累和實現擴大再生產的條件下,保證滿足全體勞動者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才能在物質生產部門迅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縮短勞動時間,增加勞動者的自由時間,加強非物質生產部門,擴大各種消費服務,使勞動者在體力和智力上逐步得到全面發展。③它是社會主義徹底戰勝資本主義的根本保證。列寧說:“共產主義就是利用先進技術的、自願自覺的、聯合起來的工人所創造出來的較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列寧選集》第4卷,第16頁)。隻有創造出比資本主義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才能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

  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可能性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創造出有利於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經濟條件。凡是能給社會節省勞動,有利於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一般說來都能在社會生產中得到利用。社會主義制度消滅瞭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生產無政府狀態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使科學技術擺脫瞭資本的桎梏,勞動成瞭光榮豪邁的事業,勞動者在物質利益上關心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而整個社會生產又可以按照社會需要有計劃地發展。這一切,為提高勞動生產率開辟瞭廣闊的道路。

  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是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大機器工業使科學大規模地應用於生產過程,使人們在生產活動中以自覺應用自然科學來代替在手工勞動時期從經驗中得出的成就,極大地加快瞭科學轉變為直接的生產力的過程。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勞動者平均熟練程度提高,改變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狀況,擴大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提高其效能,使人們能更有效地利用自然條件和克服某些自然條件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限制。在當代,正在經歷一場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它將極大地改變社會生產的面貌。要實現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必須大力開展技術革命,逐步把國民經濟各部門建立在現代化最新技術基礎之上。

  ②努力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技術熟練程度。人是生產力中的首要因素。不論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是先進技術和工藝的使用,都要靠勞動者去實現。當勞動者缺乏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熟練程度時,不僅科學技術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而且已有的現代化設備和技術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對勞動者的培養和訓練,加強智力投資,普遍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熟練程度。

  ③認真組織好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管理的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的經濟組織形式、經濟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也必須相應地發生變化,才能使生產的各種要素得到充分有效和合理的利用。要根據生產的內在聯系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根據經濟合理的原則,加強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發展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搞好生產力的合理佈局,實現國民經濟的科學管理和民主管理。

  ④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貫徹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此,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政治覺悟;另一方面要正確處理好國傢、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使勞動者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勞動成果,關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