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社會中每單位面積(如畝、公頃)土地的地租的平均數,是地租總額同耕地總面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面積耕地所能提供的地租水準。計算公式是:

  一個國傢平均地租額的高低,是同這個國傢的單位面積土地的平均產量相適應的。它會因各類優劣不同的土地在總總耕地面積中所占比重的多少而有所不同。較好的土地在耕地總面積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在同等面積上同量投資所獲得的產品總量就越多,單位面積土地的平均地租也就越大。反過來,如果劣等地或較壞的土地在耕地總面積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那末單位面積土地的平均地租也就越小。如果各類土地的等級較多,那末隻要增加超過平均地租水平的較好土地的數量,平均地租就會提高。反過來,情況也就相反。如果耕種的土地增加瞭,而各類優劣土地在耕地總面積中所占的比例並不改變,這樣,單位面積土地的平均地租也就不變。

  以上是在假定資本投在不同的土地上、增加投資與耕地面積相聯系的情況下來計算平均地租的。如果資本連續投資在同一塊土地上,那末按單位面積耕地計算的平均地租(包括級差地租Ⅱ的平均數)就比以上的計算法要高得多。因為後一種平均地租的計算法是地租總額被較少的畝數來除,而前一種平均地租(級差地租的平均數)的計算法是地租總額被較多的畝數來除。因此,包括級差地租Ⅱ在內的平均地租一般總是大於級差地租Ⅰ的平均地租。這就從平均數指標上表現出級差地租Ⅰ和級差地租Ⅱ的差別。所以,隻要發生級差地租Ⅱ,平均地租就會上升,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單位面積耕地的平均地租在不斷增加。

  級差地租Ⅰ和級差地租Ⅱ的差別在另一個平均數指標上即平均地租率上就不那末明顯。平均地租率是地租總額與農業投資總額之間的比率。它的計算公式是:

這一公式表明:①當投資總額分別使用在肥力不等的各類土地上,或者把同樣的投資總額連續投在同一塊土地上但產生不同的生產率時,隻要兩者地租總額相等,平均地租率也就相等。②在肥力不等的各類土地上分別追加投資,在所投資本的生產率不變時,級差地租總額總是隨著追加資本的增加而按比例地增加,由於公式中分子與分母是按同方向同比例變動,因此平均地租率也不變。

  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農業中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和農業投資總額的增長,平均地租率呈現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