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勞動力資源數量、構成、分配、使用和再生產條件的統計。它為研究勞動力的合理分配使用、挖掘勞動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供資料。其主要內容有:①勞動力資源(簡稱勞動資源)及其分配統計。瞭解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適齡人口數及其社會構成、民族構成、城鄉構成和地區構成,計算勞動資源利用率。②社會勞動者及其分配使用統計。社會勞動者即從事一定社會勞動並取得勞動收入的人員,又稱在業人員。它主要統計在業人員人數及其行業和職業構成。③勞動時間利用統計。主要計算工人的出勤率和出勤時時間利用率等指標,分析勞動時間利用的情況。④勞動生產率統計。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是勞動生產率的正指標;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則是逆指標。中國計算社會勞動生產率,通常是用物質生產部門平均每一勞動者所生產的社會總產值或凈產值(國民收入)表示。⑤勞動保護統計。指對職工傷亡事故的規模、性質、原因以及職業病情況的統計。⑥勞動報酬和勞保福利費用統計。即對職工工資總額及其構成、勞保福利費用及其構成的統計。⑦勞動競賽統計。⑧社會勞動者生活水平統計。即對勞動者的傢庭人口、就業狀況、貨幣收支、消費構成和居住條件等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