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說傢。出生在新奧爾良。從17歲起經常在《紐約人》和《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發表作品。他早期探索夢境和現實、虛構和真實之間的分界線的哥特式作品,具有美國南方文學的傳統,但他不承認是南方作傢。這類浪漫式哀婉和夢魘式恐怖相結合而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短篇小說,後來均收集在《黑夜之樹和其他故事》(1949)中。

  他的第1部長篇小說《別的聲音,別的房間》(1948),敘述一個13歲的男孩反常的早熟的故事。此後寫的中篇小說《草豎琴琴》(1951),探討邪惡和離奇的事物,富有強烈的社會意識。以後10年間,他試驗多種手法進行創作,1958年發表的一部描述一個放蕩不羈的男人在紐約追求名譽地位的小說《在蒂法尼的早餐》,使他成名。

  這一時期,他還試驗創作他本人和托姆·沃爾夫、諾曼·梅勒共同稱之為非虛構性的小說。第一部是《繆斯們受人傾聽》(1956),記述美國表演民間歌劇《波吉和貝斯》的黑人歌舞團1955年訪蘇的情況;此後他以6 年時間實地調查堪薩斯城兩名兇手謀殺人的案件,以一種對兇手和被害人一概不表同情的態度寫成《兇殺》(1966),贏得瞭普遍的贊揚,使“非虛構性小說”頓時成為一種紛紛受人仿效的文學形式。此外,他還寫瞭許多有關上層社會和藝術界人士的生活的報道,收成一集,題名為《狗叫:知名人士和禁地》(1973)。1966年他發表瞭一部回憶幼時生活的《一次聖誕節的回憶》。

  1975至1976年,他根據日記和親友來信寫真人真事的報道,題名為《應答的祈禱者》,後因一些被報道者表示抗議,指責他辜負瞭他們對他的信任,於是停止發表。1980年出版新的短篇小說和非小說集《給變色龍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