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靈

  中國電影劇作傢、評論傢。原名高季琳,浙江省紹興人。自幼自學,15歲,在傢鄉小學教書。17歲開始發表詩歌和散文。1931年後到上海,先在天一影片公司搞宣傳,後轉到明星影片公司,一面繼續文學創作,一面寫影評文章。抗日戰爭全面爆爆發,上海淪為“孤島”,他與留下的進步文化工作者堅持鬥爭,編輯《文匯報》、《大美報》和《正言報》的副刊,撰雜文痛斥敵偽。1938年冬,創作第一個電影劇本《武則天》,於1939年由新華影業公司拍成影片。1940年寫成第二個電影文學劇本《亂世風光》,深刻揭露“孤島”生活尖銳對立的兩極:一面是荒淫無恥、巧取豪奪;另一面是生活無著、出賣靈肉。劇本構思巧妙、結構嚴謹,有強烈的戲劇懸念。不久,他又把師陀的《無望村的館主》改編成電影劇本《末路王孫》。1945年,與師陀合作把蘇聯文學傢高爾基的《在底層》改編為話劇《夜店》,1947年又將話劇改編成電影,由文華影業公司拍成影片。這一改編是一次再創作,從人物、事件到語言全部“中國化”。1948年,為躲避迫害,移居香港,創作《春城花落》和《海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改編、創作瞭《腐蝕》(1950)、《為瞭和平》(1956)、《不夜城》(1957)、《春滿人間》(1959)和《秋謹傳》等電影劇本。題材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深刻,技巧也更為純熟。1980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柯靈電影劇本選集》。1985年又出版《柯靈電影劇本續編》。在電影文學理論方面,他作瞭有益的探索,曾發表《真實、想象與虛構》、《給人物以生命》和《電影文學叢談》等論文和專著。2000年6月19日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