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領導的,以創作生產軍事題材影片為主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設在北京,定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改現名。建廠初期主要生產軍事教育片和新聞紀錄片。1952年完成第一部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3年完成第一部彩色長紀錄片《八一運動會》。1955年開始拍攝故事片,第一部投產的影片是《衝破黎明前的黑暗》。1958~1959年期間,受文化部委託,承擔瞭攝製科教片的任務。為瞭適適應多片種影片的生產需要,1958年5月進行瞭機構調整,在廠長和政治委員領導下,分設故事片室、紀錄片室、軍教片室和技術室,形成瞭多片種綜合制片廠的基本結構。該廠擁有比較先進的生產設備,如大、中、小同期錄音攝影棚,特技攝影棚,大、中、小錄音棚,洗印樓,移動照明發電設備等。70年代末又增添瞭攝像錄像設備。自建廠到1985年底,該廠共生產故事片145部、軍教片420部(輯)、新聞紀錄片756部(輯)、科教片70部,譯制外國教學片117部。1960年完成瞭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漓江遊記》。在所生產的影片中有59部獲69項國內獎、6部獲國外獎。

  1952年10月,八一電影制片廠組織瞭戰地攝影隊,奔赴朝鮮戰場采訪拍攝。此後在歷次邊、海防自衛反擊戰中,該廠都曾派出攝影隊,深入前沿,拍攝新聞紀錄片。先後有4位工作人員在戰場上光榮犧牲,他們是:高慶生烈士、文宗華烈士、朱文富烈士和李連祥烈士。

  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的故事片以軍事題材為主,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鬥爭,宣傳毛澤東軍事思想,塑造瞭眾多的人民軍隊指戰員的英雄形像。軍教片是為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訓練服務的影片,運用形像化的電影手段,推廣軍事訓練的先進經驗,傳授戰術技術知識,介紹現代軍事科學成果。

拍駕駛坦克模型的接景鏡頭

1959年7月周總理視察“八一”廠

  1984年4月,該廠開始編輯出版以軍事電影文學為主的綜合性雜志《八一電影》。1982年起開始攝制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