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墓葬出土的雕塑。1968年5~8月,考古部門發掘清理瞭河北省滿城縣縣城西南1.5公裡處陵山1號漢墓和2號漢墓。經考證,其墓主分別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王後竇綰。劉勝死於元鼎四年(西元前113),竇綰則可能稍遲數年,兩座墓都營建於西漢中期。墓中大量隨葬物中,有著豐富的雕塑藝術品,除俑外,大都是結合實用器形創作的裝飾性雕塑。

  俑有石俑和陶俑,均出於1號墓。石俑5件,以漢白玉雕成,3件男俑頭戴幘巾,2件女俑腦後梳圓髻,都都拱手置於膝上作跪坐狀,高34~47厘米不等。陶俑18件,為泥質灰陶,合模制成,作立姿,高41.5厘米,無腳,造型樸拙、簡練。1號墓又出土銅人3件,一件作立姿,高15.4厘米;其餘作跪坐狀,高7.7、7.8厘米,表情滑稽,似為倡優人形象。另有頭戴小冠憑幾而坐的玉人1件,高5.4厘米。2號墓出土銅人1件,立姿,頭大身肥,雙手抱於胸前,著短褲,高4.4厘米;還有騎馬小銅人1件,高6.2厘米;小銅牛1件,高4.4 厘米。

  在裝飾性雕塑中有一些引人註目的人形銅器。1號墓出土的當戶燈,作一托舉燈盤跪俑,通高12厘米。2號墓出土的博山爐以一乘獸人物於底盤上作托舉狀,用力的姿態十分生動。爐蓋透雕山巒、流雲和山中的虎、熊、羊、駝、龍、鳳以及人物馭車、狩獵等,鏤刻精細,器通高32.3厘米。構造巧妙的長信宮燈,外形作宮女跪坐持燈狀,通高48厘米,為高超的智慧和制作工藝同精湛的雕塑藝術的結合,是2號墓中最珍貴的器物(見彩圖)。

長信宮燈(西漢) 河北滿城出土

  大量隨葬品是以動物形象為裝飾的,多為銅器。1號墓羊尊燈,高18.6厘米,作寫實的臥羊形象,制作細膩、逼真,羊的背部與身軀分鑄,翻起擱置於羊頭上即為燈盤。2號墓的朱雀燈和朱雀銜環杯,前者通高30厘米,口銜燈盤,造型生動;後者通高11.3厘米,口銜玉環,立一獸背上,兩脅為1對高足杯,通體錯金,鑲綠松石,裝飾華美。同墓所出4件踡伏的小銅豹,高3.5厘米,栩栩如生,以金銀錯出全身花斑,又目嵌瑪瑙,可能用作書鎮。

  隨葬品中普遍用動物的雕塑形象裝飾器物的部件,無論玉印的鈕,或銅器中的蓋、足、座、鉤、杖首、帶鉤、枕頭、鋪首、車轅等處,無不利用不同部位的形狀而選材,動物形態自然生動。例如,1號墓出土花形懸猿銅鉤,通高13.3厘米,猿猴以一臂一足攀附著倒懸的花蕊,身體垂掛向下,另一長臂下伸作攫取狀,自然形成彎鉤,寫實的形象與器用的功能、裝飾的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再如杖首的鳩頭、熏爐的立獸形足、虎形器座、承弓器長頸高昂的獸首以及鹿形、龍形、鳥形、對獸形銅飾等,都是傳神的精品,反映瞭漢代雕塑深沉雄大的精神之下,另有一番細致精微的表現。

花形懸猿銅鉤

  雕塑之外,2號墓出土彩繪水鳥捕魚陶盆,反映瞭西漢時期的繪畫藝術風貌,漆奩銅飾帶和1號墓出土虎紋牙雕等雕刻線畫亦是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