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一種舞會舞蹈,也是器樂曲與歌曲體裁之一。1880年出現在佈宜諾賽勒斯市郊。最早流行於阿根廷底層人民中間,20世紀後進入上層社會並傳入歐洲,至今在世界各國盛行不衰。

  探戈含有歐洲、非洲、美洲等多種文化因素;但主要是受瞭“坎東韋”、“阿瓦內拉”等幾種黑人歌舞影響而形成的。探戈的誕生和發展與阿根廷社會、歷史的變遷及大批歐洲移民的思鄉情緒密切相關。

  探戈的舞蹈風格含蓄、灑脫,舞姿具有有表現力。與小步舞、馬祖卡等一些有固定程序的、單純娛樂性的舞蹈相比,探戈有其明顯的個性特色:①自始至終男女交臂而舞,情感自持內在,動作不緊不慢。②男子為主導,用右手摟住女伴的腰,引導和限定她們的舞步。動作豐富、細膩。③在移動的舞步中,隨著樂曲的切分節奏,女子的身體常有短暫的後傾以突出頓步。④舞蹈無一定程序,可即興發揮創作動作的花樣,舞姿新鮮多變,具有表演舞的性質。近年來許多國傢已形成定期的探戈表演活動。

  探戈的曲調為2拍子或4拍子,中速,突出切分音。探戈的旋律形態豐富,節奏變化多樣,曲調大多深沉、徐緩,並帶有濃重的哀傷、惆悵的情緒。早期的探戈多由吉他、小提琴、曼多林等演奏。20世紀後逐漸確立瞭以鋼琴、六角手風琴和小提琴等幾種樂器的組合。六角手風琴低啞的音色與探戈懷鄉傷感的內涵貼切吻合,故至今是演奏探戈主旋律的重要樂器。

  20世紀後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探戈作曲傢、表演傢和演唱傢。其中,C.加爾德爾對探戈的發展和傳播起到重要作用。繼探戈的舞曲形式流行後,他又把它發展成一種歌曲形式。經他創作和演唱的許多歌曲都成為探戈的名作,如《我可愛的佈宜諾斯艾利斯》等。他的演唱風格純樸自然,情感表達真摯,在國內外均受到熱烈稱贊。曾被阿根廷人民譽為“人民歌手”和“探戈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