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低軌道導航衛星系列,又稱海軍導航衛星系統。為核潛艇和各類海面艦船等提供高精度斷續的二維定位,用於海上石油勘探和海洋調查定位、陸地用戶定位和大地測量(測定極移、地球形狀和重力場)等。1960年發射第一顆試驗衛星“子午儀”1B號,1963年12月發射第一顆實用導航衛星“子午儀”5B−2號,1964年6月發射第一顆定型導航衛星“子午儀”5C−1號,並交付海海軍使用。1967年7月“子午儀”號導航衛星組網實用並允許民用。1972年開始執行“子午儀”改進計劃,共發射3顆衛星,主要試驗擾動補償系統,對大氣阻力和太陽輻射壓力等引起的軌道攝動作實時補償,大大提高瞭軌道預報精度,故稱無阻力衛星。1981年5月發射經過改進的實用型“子午儀”號衛星(後改名為“新星”號)。在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建成之後,“子午儀”號衛星不再發射。

  “子午儀”號衛星取高度約1 000千米的近圓極軌道,采用雙頻多普勒測速導航體制。由軌道面均勻分開的4~5顆衛星組成圍繞地球的空間導航網(導航星座),可使全球任何地方的導航用戶能在平均每隔1.5小時左右利用衛星定位一次。實用型“子午儀”號衛星采用重力梯度穩定,使天線對地定向,定向精度達3°~5°。“新星”號等改進型衛星在俯仰方向上還安裝瞭偏置動量輪進行偏航控制,重力桿改用“剪刀形”結構,三軸姿態控制的精度優於3°。

  “子午儀”號導航衛星的專用設備有:晶體振蕩器,導航電文存儲器,遙控接收機。軌道參數預報的相對精度優於5米,絕對精度優於10米;導航定位精度20~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