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文學傢。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曾問學李贄,引以為師,頗受李贄思想影響。萬曆二十年(1592)中進士。二十三年,選為吳縣令,饒有政績。後又授順天教授,補禮部儀制司主事。兩年後辭官返裏,卜居柳浪湖畔,潛學著文,並作廬山、桃源之遊。三十四年,入京補儀曹主事,不久又辭去。兩年後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轉考功員外郎。三十七年,遷稽勳郎中,赴秦中典試。事畢請假假歸裡,定居沙市。

  袁宏道在明代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與兄宗道、弟中道時號“三袁”,被稱為公安派,宏道實為領袖。他有一套系統的理論,成為公安派文學綱領:①反對盲目擬古,主張文隨時變。②文隨時變的目標是存真去偽,抒寫性靈,形成“性靈說”,是公安派文論的核心。③所謂“性靈”,能導致文章的“趣”和“韻”,而它們是由“無心”或“童子之心”得來的。它與李贄的“童心說”極為接近。④認為民間的通俗文學正是“無聞無識”的“真聲”並加以推崇。

  袁宏道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傢。今存其尺牘280餘封,篇幅長的1 000多字,短的隻二三十字。如《致聶化南》一札,簡凝活脫,間以詼諧,可見其尺牘文的一斑。他的各類隨筆200餘篇,題材多樣,饒有意趣。其中《畜促織》《鬥蛛》《時尚》等篇,記述瞭當時的風俗人情;傳記文以《徐文長傳》《醉叟傳》兩篇最優,刻繪人物生動鮮明;遊記文90餘篇,於寫景中註入主觀情感,韻味深遠,文筆優美。如《滿井遊記》所寫京郊初春景色,純用寫實手法,刻畫細膩,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遊六橋待月記》《觀第五泄記》等,真切動人,語言淺近,略無斧鑿之跡,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體詩歌1 700餘首,成就不及散文。少量詩作如《猛虎行》《門有車馬客行》《逋賦謠》《巷門歌》等,揭露當時的黑暗現實,有一定意義。不過他的詩及多數散文,僅限於抒發個人情趣,內容有一定的局限。一些公安派文風仿效者,則更發展瞭這一傾向。

  著有《敝篋集》、《錦帆集》、《解脫集》、《廣陵集》、《瓶花齋集》、《瀟碧堂集》、《破硯齋集》、《華嵩遊草》等。宏道文集最早為明萬歷刊本,今人錢伯城整理《袁宏道集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