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符號U,原子序數92,天然放射性元素,錒系金屬之一,複雜立方晶體,常見化合價為+6及+4。新切面呈銀白色金屬光澤。天然鈾是同位素238U(99.275%)、235U(0.720%)和234U(0.0054%)的混合物,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原子能發電站的主要燃料。

  資源 已發現的含鈾礦物約480種,其中隻有25~30 種具有實用價值,如瀝青鈾礦(非晶質鈾礦xUO2·xUO3·2PbO)、鈾石[或稱水矽鈾礦U(SiO4)1-x(OH)4x]、鈾黑(又稱水斑鈾礦UO2·5UO3·xH2O)、晶質鈾礦[p(U,Th)2qUO3·rPbO]、鈦鈾礦[(U,Ca,Fe,V,Th)3Ti5O16]、鈾釩鈣礦(CaO·2UO3·V2O5·2H2O)、釩鉀鈾礦(K22UO3·V2O5·3H2O)、鈣鈾雲母[Ca(UO2)2(PO4)28H2O]和銅鈾雲母[Cu(UO2)2(PO4)2·8H2O]等。

  工業鈾礦床的含鈾品位為0.1~0.2%。但是一些含鈾較低的資源,也受到重視。例如磷酸鹽礦平均含鈾0.01%,估計鈾儲量為600萬噸;頁巖中平均含鈾0.015%,估計鈾儲量為1000萬噸;花崗巖中平均含鈾25ppm,估計鈾儲量為3000萬噸;海水中估計含鈾40億噸。

  1979年世界各國及地區(不包括中國及蘇聯)鈾礦儲量和鈾產量見表:

鈾礦儲量和鈾產量

  金屬鈾有三種結晶變體,常溫呈α型,復雜立方晶體;667℃轉變為β型,四方晶體;772℃轉變為γ型,體心立方晶體。鈾粉易燃,而且易被水氧化,生成UO2和氫。在空氣中金屬表面會形成一氧化物覆蓋層,能溶於酸,但不易被堿腐蝕。鈾礦石的品位很低(約為0.1%),礦物和圍巖情況復雜,而對最終產品的純度要求高,需要量大,因此冶煉過程比較復雜。通常包括礦石的化學處理、鈾化合物的提純和金屬的制取三個主要部分,流程見圖。

  鈾的冶金 鈾化合物的提取 將原礦或經過放射性選礦或重選富集的精礦,用酸法處理或堿法處理。含鈾較低的礦石一般采用硫酸浸出(見浸取),礦石中的鈾與硫酸反應,生成可溶的鈾酰離子(UO娧)和硫酸鈾酰離子

。浸出時常加入氧化劑氯酸鉀或軟錳礦,使四價鈾變成六價鈾,以利於浸出。分離不溶性殘渣後,加氨沉淀出重鈾酸銨。也可以將浸出液經過 離子交換提純後,再加氨沉淀。含碳酸鹽或其他耗酸物質太多的鈾礦石,采用堿法浸出。常用浸出劑有碳酸鈉溶液或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液。在鼓入空氣的條件下,礦石中的鈾與碳酸鈉進行以下反應:

生成碳酸鈾酰鈉,溶於浸出液。固液分離後,向濾液加入氫氧化鈉,得到較純的重鈾酸鈉( Na 2U 2 O 7)沉淀物。

  鈾化合物提純 主要方法為硝酸鹽體系或硫酸鹽體系液-液萃取法(見溶劑萃取)。常用萃取劑有兩大類:①有機胺類如三辛胺、季銨、三脂肪胺等;②有機磷類如磷酸三丁酯(TBP),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三烷基氧膦(TRPO)等。

  反萃取劑一般用硝酸鹽、碳酸銨、氯化物等水溶液。從反萃取液得到“核純”的六水硝酸鈾酰[UO2(NO3)26H2O]或三碳酸鈾酰銨和重鈾酸銨等中間產品,經過高溫煅燒(如850℃)得到純的三氧化鈾。近年來又發展瞭從礦石浸出液直接萃取鈾,制取高純鈾化合物的工藝,從而省去瞭粗鈾化合物的制取工序。

  金屬鈾的制取 一般分為三個步驟:①用氫氣或氨裂解產生的氫-氮混合氣,於650~800℃將三氧化鈾還原為二氧化鈾。②用濕法沉淀或於500℃用氟化氫氣把二氧化鈾氟化為四氟化鈾(UF4),俗稱“綠鹽”。③用鈣或鎂把UF4還原為金屬鈾(見金屬熱還原)。鎂還原在有氟化鎂襯裡的反應彈內進行,當爐料溫度達到650~700℃時,反應即自發地在瞬間完成,產物為鈾錠。鈾錠二次重熔,再放入真空感應爐或電子轟擊爐中,在1300~1400℃、10-3~10-1托真空條件下進行熔煉和鑄造,所得金屬鈾的純度可達99.9%。

  濃縮鈾 鈾在某些反應堆或核彈中應用時,需要提高其中235U的含量,稱濃縮鈾。一般是將四氟化鈾與氟氣在反應塔中於250~400℃反應,生成沸點很低的六氟化鈾(UF6)(在56℃升華)。然後用氣體擴散法或離心法經過多級分離,得到不同品級的235UF6濃縮物,再經過氫還原和鎂還原,得到濃縮鈾。

  鈾毒 鈾及其化合物有較強毒性,空氣中可溶性鈾化合物的最大允許濃度(指化學毒性)為0.05毫克/米3;不溶性化合物的允許濃度為0.25毫克/米3;人體對天然鈾的允許劑量(指放射性毒性)為可溶性化合物0.2微居裡,不溶性化合物為0.009微居裡。

  

參考書目

 梅裡特著,《核原料》編輯部譯:《鈾的提取冶金學》,科學出版社,北京,1978。(R.C.Merritt,The Extractive Metallurgy of Uranium,Johnson,Boulder,1971.)

 科德芬克著,《核原料》編輯部《鈾化學》翻譯組譯:《鈾化學》,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