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現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用先進技術改造陳舊技術,著重更新設備,改革工藝,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提高品質,擴大品種,以達到全面提高社會綜合效益的目的。

  中國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主要內容有:①產品改革。用新產品替換陳舊的老產品,加速產品升級換代。②機器設備和工具的改革。改進設備結構和性能,提高設備效率,加速生產設備和測試手段的更新,提高設備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③生產工藝和操作方法的改革。改革舊的工藝設計和落後的操作方法,縮短生生產過程,實現高速化、自動化生產線。④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的改革。開辟新材料、新能源,科學地采用代用品。⑤勞動保護和生產環境的改革。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消除或減少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妥善解決環境污染問題。⑥改造廠房設施,調整工作場地以及改進和完善企業管理手段和研制手段。包括生產控制、信息處理及科研試制的儀器設備和技術測試等。

  技術改造的基本原則是:①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通過生產技術變革,達到質量優、品種多、消耗低、效率高和最佳經濟效果的目的。②采用適合本國國情的先進技術。從本國、本行業、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出發,不斷用先進技術取代落後技術,使之能帶來更大的效益。

  適合國情的先進技術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可以是高度先進的尖端技術,也可以是中等水平的改良技術。不同的國情,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行業,應當有不同水平和不同內容的先進技術,要做到長期改造規劃與短期計劃相結合。技術改造是一項影響大、涉及面廣的工作,進行這一工作一般都要進行詳細周密的調查研究,根據需要和可能,有步驟有重點地制定切實可行的總體規劃。這個規劃的內容,既要有體現較長時期奮鬥目標的長遠計劃(規劃),又要有體現近期安排和具體措施的短期計劃。技術改造所需要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應本著自行研制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的原則,主要是立足於自行研制的基礎上,當然,要在技術上迅速趕上發達國傢,有效地引進適用而先進的技術,武裝少數部門、行業和企業,以帶動全國技術水平的提高,這也是提高技術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企業的技術改造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時間短、效益高的特點。一般采取以下幾種形式:在老廠裡建立用現代技術裝備起來的新車間;在老車間的一些關鍵工序上增加一些先進設備;在老設備上增加自動上下料、自動測量、自動控制等裝置,實現單機自動化;廣泛采用新工藝和新型材料,縮短工藝流程,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技術改造的決策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即調查技術現狀,發現問題,提出技術改造目標,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進行形勢和情況分析,提出技術改造方案,對方案進行評估,選擇方案,最後決策。